“冒牌白宫记者”的真实报道(1)

北京现在有星巴克和奢侈品商店了。

在很多美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甚至可能还停留在留长辫子的阶段,这不是开玩笑。贾樟柯就告诉过我,一次他在国外遇到一个外国人,对方说之所以来看他的电影,是为了看看中国人的辫子。而这名外国观众说这话的原因,到底是外国人对中国缺乏足够的信息,还是因为这个遥远国度自身拥有的神秘感?

兰博基尼豪华轿车店门前有人骑着自行车运煤,北京对比好强烈!

这完全是视觉冲击,一个让美国人看不懂的中国。因为即便在标志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排在全球第一位的美国,看到街头有流浪汉也不会让对方感到惊讶,但是看到人们依然使用相对比较原始的生活工具,则会让对方无法想象。

我们的采访车一动也不动,我想是不是中国政府在试图钳制我们的新闻自由!

这是初来乍到的西方媒体记者非常自然的反应。他们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种固有的印象,即便是潜意识的,但在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就会反映出来。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北京,不知道北京的塞车之苦,而对于那些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们来说,采访车一动不动,一定已经习以为常。

采访车现在开向奥( 巴马)- 胡( 锦涛) 记者发布会现场。我迫不及待地从这边的车窗看真实的北京。

幼稚?天真?

不确定能否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发推(Twitter),听说在这些地方会有一个大防火墙。

算得上一个专业记者,能够想到用自己的实践来确认传言是否真实。

年轻人抛弃红卫兵制服,穿上了牛仔服,喝上了可口可乐(在主要大城市已有售)。

看得出来,这名冒牌白宫记者看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不过都是那些描写关于中国“文革”历史时期的书籍,不过也不能怪他。2007 年我在哈佛大学学习的时候,曾在学校的校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批评哈佛关于中国的研究重地:东亚研究中心,更多的是停留在对过去中国的研究,远远比不上商学院的那些教授,他们从经济的角度,反而让大家看到了今天的中国。

他们宣布记者发布会“没有问答单元”。他们没听说过“宪法第一修正案”吗?

很典型的价值冲突。对于美国记者来说,提问的自由是获得美国宪法保障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在关于奥巴马访问中国的报道当中,没有一场提问的联合记者会在美国媒体上占据非常重要的篇幅。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故意的妖魔化,而是因为人们价值观的不同;而在美国媒体看来,奥巴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坚持,是一种不称职的妥协。

左将军炸鸡在哪里?自从蒙代尔选战(1984 年)以来,我就没这么饿过了!

美国人对于中国菜的认识有限,尽管在美国有数不清的中国餐厅,但是食物却总是只集中在几个品种上,比如芙蓉蛋、宫保鸡丁、咕咾肉等。加上这些中餐馆的味道水平落差很大,其实很难说这些喜欢中国菜的美国人,到底是不是懂得中国菜。这也让那些真正享受过了中国地道美食的美国人很是觉得骄傲,因为他们吃过的才算是真正的Chinese food。

我们等待的时候,人民大会堂肃静下来。我感觉到自我重要(self-importance)的味道,哦不,我是说历史的味道。

感觉到作为记者的那种使命感。美国记者里面,自由派占了绝大多数,相对于保守派来说,他们更追求政治正确和道德高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