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也因而成了这一类间谍的代表。除菲尔比外,苏联谍报机构还渗透了英国外交部(盖伊·伯吉斯、唐纳德?麦克莱恩)、政府通信总部(约翰·凯恩克劳斯)、英国保安局(安东尼·布伦特),这些人一起组成了苏联谍报史上的“剑桥五杰”。
深入敌方内部,采用政治影响、物质引诱、色情陷阱、栽赃陷害等种种计谋,秘密进行策动,使敌方的间谍或工作人员背叛自己的主子,为“我”所用,这叫拉出。在中国兵书经典《孙子兵法》中,这一手段被称为“反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拉出也是苏联谍报机构的一种重要情报手段。苏联谍报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招募的情报员,都是拉出的典型例证。1961年,德国联邦情报局反间谍处负责人海因茨?菲尔弗被揭露为克格勃间谍。菲尔弗生于1918年,原来是德累斯顿的一个警官,担任过党卫军的分队长,在纳粹特务组织工作,二次大战结束后被英国情报部门招募。1950年,他被苏联特工汉斯?克莱门斯招募。不久,菲尔弗在“盖伦组织”(德国联邦情报局的前身)的反间谍三处谋到了职务,负责核对“铁幕”后面的特工发来的报告。他能够接触联邦情报局和军事情报局的报告,能搞到那些被怀疑为苏联间谍、正在被调查和监视的人员的信息。他向苏联谍报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机密文件,包括经手的联邦情报局的人事报告、保密会议记录和关于秘密战线行动的报告,总量达15000份之多。联邦情报局发展的94名情报员被他揭露。
拉出与打入手段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即最终实现对目标国政府和情报机构的渗透。无论是潜入目标国政府和情报机构内部的派遣特工,还是从目标国政府和情报机构内部招募的情报员,他们都是情报机构安插在目标国家机要部门的坐探,窥视着目标国的一举一动,随时将机密情报向国内报告,其目标不仅仅限于窃密,还包括通过对目标国、目标地区或目标部门的核心人物的接近,来对一些重大的事件施加政治影响,以便控制形势,或者进行颠覆、破坏、演变。
渗透间谍不仅可以搜集情报,窃取目标国的机密,还可以通风报信,为谍报网提供一层保护。由于地位特殊,渗透间谍往往先于其他人知道谍报网出现漏洞的情报。在这种情况下,他可利用自身地位,当机立断地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以保护整个谍报网。这种做法始于格鲁乌第二任局长别尔津。从20年代开始,别尔津就为格鲁乌在法国的谍报活动建立了一个保护层,其任务不是搜集情报,而是渗透到目标国的行政和安全机构中,为格鲁乌在当地的谍报网提供保护,其措施一般包括为谍报网通风报信、销毁有可能影响到谍报网生存的档案资料、干扰外国情报与安全机构对间谍活动的调查、指引错误的调查方向、使调查误入歧途,等等。当别尔津准备将理查德?佐尔格派往东京时,有关佐尔格的档案材料在一夜之间就从德国警察局消失。1927年,法国安全机构准备逮捕雅克?杜戈罗斯,可就在行动之前,杜戈罗斯却突然逃往苏联;1937年法国安全机构在对一桩间谍案调查时,也突然走进死胡同。这就是渗透间谍起了作用。〔法〕皮埃尔?德维勒马斯、〔美〕吉特福?迪哈科夫:《格鲁乌 苏军情报部内幕披露》,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这种通过渗透间谍保护谍报网其他成员的做法在苏联谍报工作史上屡见不鲜。
四、通过窃取获取情报
窃取是苏联谍报机构获取机密情报的主要手段,它必须建立在渗透的基础上。情报机构必须围绕目标,建立起一个谍报网络,然后伺机窃取。它主要通过渗透进目标国政府内部能够接触机密的情报员进行。为达到窃取情报的目的,苏联谍报机构专门建立了窃取情报的技术保障部门,负责进行窃取技术训练,研制技术器材,以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针对各种不同的对象,窃取对方的机密文件和实物。如北约在巴黎郊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