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真真假假(2)

做的事,必然是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所以,他必然是一个君子。同时,他也必须是一个君子。

为了教化万民,规劝皇上,欧阳修他们选择了遵循先人的教诲,继续美化李世民。更何况,这本就是有流传下来的书面记录作为依据的,又不是自己杜撰的。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三部赫赫有名的史书,关于玄武门之变前这些事件的相关记载,就成了这个样子。

那么李建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我们依然用事实来说话。

首先,李渊起兵第一仗攻打河西郡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方才攻破城池。在这一役上二人功劳不相上下,即使在被涂脂抹粉过的史料中,这一点也是确信无疑的。

第二,李渊完成对大兴的包围后,李世民奉命北上抢夺地盘,李建成则被派往永丰仓。在永丰仓期间,他成功地完成了李渊派给他的两大重任:一是守住永丰仓,建好李渊军队的粮食和补给基地;二是把守住大兴的东大门,挡住隋朝洛阳政府军和李密的入关通道。这两项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导致李渊大业的终结。但结果是李建成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非同一般,绝不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

第三,李渊称帝后,大部分战功是秦王李世民所建,这一说法不假。但是,对于一个政权而言,拥有一个武力天下第一的皇帝并不是国家稳定和强盛的必要或充分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吕布如果当了皇帝,那这个政权铁定很快玩完。当时李建成已经贵为皇太子,是大唐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亲自上阵砍人不是他必须具备的能力(当然,客观地说李建成这方面的能力也不弱)。在那段时期,凡是李渊不在长安的日子,都是安排李建成监国,全权负责处理政务,而李建成也的确表现出了相当的领袖气质和治国才能。

第四,李世民和李元吉扫平河北刘黑闼后,残余的反抗势力被高压政策逼迫着二次造反。当李元吉一筹莫展的时候,李渊派去支援他的不是身经百战的秦王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而后来的结果也表明,李建成干得相当不错,在整个平乱过程中他善于听从建议,懂得政治工作的艺术,也充分展现了宽厚的待人气度。

所以,无论从锻炼的机会、还是内心的倾向来说,等到李渊正常的蹬腿闭眼,李建成应该能成为一名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保障有力的唐王朝掌门人。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李建成在摸到皇位之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说这些,不是想替谁翻案,或是YY李建成如果当皇帝可能会强过李世民等等。这些没有意义,历史就是历史,不会改变。我只想把那些被人为改动或是杜撰的内容尽我所能得去掉,还原给大家历史的真正面目。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皇帝的确称得上是一代贤君,用人得当,治国有方。只是,他修改了历史,找了些为人不齿的家伙给自己涂脂抹粉再蒙上一层高尚的面纱,在这一点上,实在算不上光明磊落。

当然了,李建成对于自己和二弟之间的局面也很清楚,但是作为未来的皇帝,他更倾向于逐渐的削弱秦王府的实力,最后全部解决掉。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秦王府当时文有“十八学士”,足智多谋,武有程知节(更响亮的大名叫程咬金)、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等武将,实力绝对雄厚。

反观太子一方,谋臣提的上号的就是魏征、王?等,武将只有当时还不十分有名的薛万彻等,与李世民的势力相比差距很大。

最能壮大自己,同时削弱对手的招数莫过于挖墙脚。于是,李建成他们开始给尉迟敬德等人送礼,可惜几乎毫无所获。那些人仿佛瞎了眼似地,居然敢拒绝太子送上的好意。

与此同时,李世民一方也在努力挖哥哥的墙角。结果同样收获甚微,东宫的官员们大多也不是利令智昏之辈。

但相比李建成,李世民他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宫城北方正门玄武门的驻军站到了自己一边。

当时玄武门守将姓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