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65式军服的产生(1)

第一章65式军服的产生 1965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实行了十年之久的军衔制。65式军服是取消军衔制后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装备65式军服,不仅仅是军队建设的需要,还有着更多的政治、经济因素。 一、军队“减薪定级”与取消军衔制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等重大经济、政治事件。党和国家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发扬光荣传统,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兵关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等级差别,防止修正主义。当时军队树立了个人和集体两个英模典型——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1963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题了词,成为全党、全军、全国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的学习榜样。 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保持我军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增强军队和地方的团结,1964年中央军委考虑减低军队干部的薪金,同地方干部适当拉平。军委常委开会拟出了军队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减薪方案。这年8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元帅和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到北戴河向毛主席报告这个事。毛主席听了汇报,把手一挥说:“减!”贺龙同志又请示说:是不是把军衔牌牌一起取消算了?毛主席立即表示同意:取消,这个牌牌我早就想把它搞掉了。在这以前,毛主席不止一次说过:我看到那个牌牌,就不舒服。过去没有牌牌打胜仗,现在有了牌牌我看要打败仗了。①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军衔制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建军原则和法规而遭到非议。由于军衔制是50年代中苏关系“蜜月”时期从苏联学来的,中苏关系恶化后,军衔制又被扣上一顶“修正主义”军事制度的帽子。当时把降低薪金标准,取消军队级别,改定国家行政干部级,简称为“减薪定级”,主要是为了降低军队干部的薪金待遇,与地方干部的薪金水平取齐。“减薪定级”与取消军衔制是相辅相成的,出发点都一样。都是为了保持光荣传统,防止修正主义。 1964年11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发出《征求〈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称:军委办公会议已讨论同意军衔薪金改革小组提出的《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意见》认为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建议取消。其理由是:“我军的军衔制度,是照搬苏联和其他国家的。过去没有这种制度,也一样打胜仗。实践证明,这种制度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等级表面化,助长了个人名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不利于我军的革命化建设,不利于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团结。同时增加了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不少繁琐事务。”显然,这是片面地理解和强调革命化而忽视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反映。《意见》提出“采取‘名存实亡’的办法,对外暂不公开宣布。大将以下军衔一律取消,元帅军衔暂予保留。军衔取消后,外事活动可用职务名称。对内可考虑佩戴军种、兵种符号或增加官、兵符号,以示区别。”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