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关注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推理、问题解决和记忆的特定功能。认知心理学家对指导和产生行为的心理计划和思维活动感兴趣。当人们告诉要我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时,这种角度也是一种认知的角度。当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如果问题解决了我就觉得好多了,但是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我会是什么感受?如果情形一直没有改变,我是否永远都不会开心?当然不――我可以改变我看问题的方式。我可以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重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体在生活中作出选择的能力和责任。我不是一个环境的牺牲者!我可以选择我自己的生活。人本主义者相信,个体的自由选择、自由意志以及个体对事物含义的理解、个体对生活的理解是他们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你是否曾经在人群中感觉到迷失了自我?你是否曾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失控,随波逐流?你那刻的心情如何?很可能不会太好。能够自主选择并且作出恰当的抉择给我们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让我们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
社会文化学:主要研究影响行为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我们在调查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为什么、怎么办和是什么的时候,不能低估了群体和文化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的文身现象就很好地说明了群体和文化的强大影响。90年代之前,有文身的人被视为异类,所以“正常人”不会在文身店外排队。如今,文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即使“正常人”可能也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文身。
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运动,主要研究妇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女权主义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特别关注――饮食失调。按照他们的观点,年轻女子的饮食失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众媒体和文化宣扬以瘦为美,给她们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女权主义者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流行文化中的时尚杂志和女性模特。
后现代主义:对心理科学的核心提出质疑,对心理学发现事实的方法和它对个体的重视提出挑战。比如,后现代主义提议,为了理解人类的思
想和原因,我们需要了解与思想和原因有关的社会和公共生活方面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掌握权力的人对于心理学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真实”的更有发言权。他们提出一个现实的社会建构主义学说,阐明“正确”与“真实”应该是由社会来定义、由社会来构建。如果离开了社会和社会的“专家”赋予的意义,这些定义就毫无意义了。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如何对上述诸多元理论进行分类、选择?认识人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多年来,在新的重要理论问世之前,每一种元理论都自由地发挥着它自己的作用。避免循环解释的办法就是进行多种理论的整合。心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就是这种整合的一个尝试。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些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个认识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基础。如果不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任何对行为与心理过程的解释都是相对不完善的。身体的作用我们都是具体有形的生物,我们有骨有肉。如果不考虑身体的作用,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作用,那么任何对思想、情感或者其他心理概念的讨论就会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实实在在的人。以“心”为例,大部分认为我们有“心”,同时其他人(大部分其他人)也有。但是这个“心”在哪儿呢?近年来,心理学家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心”存在于头颅里,或者“心”就是我们“头颅里那块肉团”的同义词。正因为这个原因,生物元理论被整合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中。心理的作用我想,大部分人在想起心理学的时候,脑海里都会出现有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内容。思想、感情、欲望、信念和不计其数的其他心理概念都可以用模式中心理的作用来解释。假如这本书是关于植物学的怎么办?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还有用吗?只有当你相信植物也有心理,而且这个模式的“社会”部分更多地是指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小环境,这个模式才有用。换句话说,把植物也看成是有“心”的生物,就是这个模式的一个延伸。这就很好地阐释了心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独特性。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时候,心理是核心。行为主义者忽视心理的作用,生物心理学家用人脑来研究心理,社会心理学家主要关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社会方面。人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模式的第三个成分,也就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社会成分,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将非常孤独,大脑停止工作,思想也就不能在真空中产生。我们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是与其他人和物质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比如自然界和科技环境。不要低估了其他人在塑造和决定我们行为与心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负面的社会事件或者经历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身体伤害或者性侵害。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就是忽视了现实。别忘了文化的作用行为和心理过程会因文化而不同吗?假如我问你:如果我只研究白种人、中产阶级、大学生,我的研究结果能适用于所有的人吗?当然不能。这曾经是心理学界最近30年来一直持续的热门话题。技术的进步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理解文化在心理学中的作用也就日趋重要了。我们必须要研究文化对心理学的影响,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科学方面,另一个是人文方面。科学要客观、要真实。我们所有人都容易受到文化偏见的伤害,因此,为了完整、客观地揭示现实,心理学应该考虑文化的影响。否则,我们的心理学就只是“区域心理学”,她们的研究结果只能局限在他们赖以发展的小的生活圈内,在其他的文化圈里,他们的研究就失去准确性,变得毫无用处。最后,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说,大家一般都会赞同这样的观点――把自己的文化里的真理强加在别的文化上是错误的。假如,我在美国进行的研究表明,使用婴儿式的话语与婴儿交流会阻碍言语的成熟。然后,根据我的研究结果,我到另一种文化中设计一个公共教育项目,是否可行?虽然研究结果适用于美国人,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文化。如果我那么做了,我就是在把我的“真理”强加在其他不适用此“真理”的文化中。我们在跨越文化边界时一定要小心,要尊重真理的相对性。
心理学分支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类:
实验心理学家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做研究,通常在学术环境中工作。实验心理学研究范围很广,但是个体的研究员一般有自己的专业。
应用心理学家直接把研究结果和心理理论应用到日常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心理学家工作的领域很广,比如商业界、政府、教育界,甚至是体育界。
临床心理学家研究、诊断、治疗心理疾病。美国心理学会界定,必须获得博士学位(比如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才有资格成为心理学家。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规定要取得执照才能从事心理学的工作,而这意味着要参加严格的执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