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希捷公司的管理层对市场(至少是对公司所在的市场)的解读似乎非常精确。由于已经确立了自己一套成熟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结构(例如IBM公司的XT和AT级电脑),这些用户并没有看到35英寸硬盘的价值,即更好的耐用性,或是更小的尺寸、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能耗。
希捷公司最终推出35英寸硬盘是在1988年初,也就是35英寸硬盘的性能轨线(如图17所示)与台式计算机所要求的容量轨线交汇的那一年。截至当时,硬盘驱动器行业已经累计生产了价值75亿美元的35英寸硬盘。有意思的是,据硬盘驱动器行业的观察者表示,截止到1991年,希捷公司的35英寸硬盘产品几乎没有一件是销售给便携式/膝上型/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的。换句话说,希捷公司的主要客户仍然是台式计算机制造商,而且它的许多35英寸硬盘都配有框架,可以安装在原来为525英寸硬盘设计的计算机上。
在解释成熟企业为什么会延迟推出新技术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解释是:担心现有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但如希捷-康诺公司的经验所表明的那样,如果新技术推动了新市场应用领域的出现,那么新技术的推出可能并不一定会侵蚀现有产品的销售。但是当成熟企业等到新技术在新的商业应用领域逐渐发展成熟之后,才为了抵御自己的主要市场所受到的冲击推出相关技术产品时,那它们对市场侵蚀的担心就将发展为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
虽然我们一直在分析希捷公司对开发35英寸硬盘的反应,但它的表现并非只是个例。到1988年,在那些凭借为台式个人电脑市场生产525英寸硬盘而扬名立万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中,仅有35%推出了35英寸硬盘。与更早之前的产品结构转变类似,开发具有竞争力的35英寸硬盘产品所面临的障碍似乎并非来自于工程技术部门。正如从14英寸到8英寸硬盘的转变过程,成熟主流企业在从8英寸到525英寸,以及从525英寸到35英寸硬盘产品的转变过程中所推出的新结构硬盘驱动器在性能上并不逊色于新兴企业推出的同类产品。相反,525英寸硬盘制造商似乎被它们的客户给误导了,尤其是IBM公司和它的直接竞争对手,以及代销商。它们似乎和希捷公司一样,对便携式计算机和新型硬盘驱动器结构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和各种可能性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