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企业为什么会失败?(3)

图12第一个硬盘驱动器(由IBM公司研制)

资料来源:图片使用经IBM授权。随着IBM公司开始生产硬盘驱动器来满足其自身的需求,一个独立的硬盘驱动器产业开始出现,并向两个不同的市场提供服务。一些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插接兼容机市场(PCM),以折扣价向IBM公司的顾客直接销售IBM公司硬盘驱动器的增强版仿制品。尽管IBM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大多数竞争对手(例如数据控制公司(ControlData)、宝来公司(Burroughs)和Univac公司)都将它们自主研发的硬盘驱动器垂直融入了各自的生产流程,但20世纪70年代一些规模更小的非综合性计算机生产商(例如利多富公司、王安公司和Prime公司)的出现仍催生了一个硬盘驱动器原始设备市场(OEM)。到1976年,这一市场总共生产了价值约10亿美元的硬盘驱动器,其中专业生产占据了50%的份额,PCM和OEM各占据了约25%的份额。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硬盘驱动器行业的发展速度,市场动荡,技术引领的性能改善令人眼花缭乱。到1995年,该行业生产的硬盘驱动器的价值提高到约180亿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PCM市场已日渐势微,而OEM的产出则约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3/4。在1976年主导硬盘驱动器行业的17家企业(所有这17家企业都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多元化企业,例如Diablo公司、Ampex公司、梅莫雷克斯公司(Memorex)、EMM公司和数据控制公司)中,到1995年,除IBM公司外另外16家企业的硬盘驱动器业务均已失败或被收购。在这期间,又有129家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其中有109家也已破产。除IBM公司、富士通公司、日立公司和NEC公司外,所有存活到1996年的生产商都是在1976年之后进入该行业的新兴企业。

一些分析人士将(创造了这一产业的)这些综合性企业的高淘汰率归结于硬盘驱动器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速度。的确,变革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硬盘驱动器工程师能在一平方英寸的磁盘表面写入的信息量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递增,具体而言,是从1967年的50kb上升至1973年的17Mb、1981年的12Mb、1995年的1100Mb。硬盘驱动器的外观大小则以相似的速度递减,可生产的最小的20MB的硬盘驱动器的大小从1978年的800立方英寸减小到1993年的14立方英寸,年递减幅度达35%。

图13表明了硬盘驱动器行业经验曲线的斜率(将该行业历史上创造的磁盘存储能力的太字节累计数量与每兆字节存储的币值稳定价格联系起来)为53%,这意味着累计太字节数每增加一倍,每兆字节成本将降至之前水平的53%。这一斜率远远高于市场上其他微电子产品70%的斜率。每兆字节价格的每季度降幅已连续20余年达到约5%的水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