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11)

蒲青莲向杨延光闹着要回去,又让蒲文忠去提出,说鬼节一定要去接送父亲蒲临川的亡灵,否则是不孝。杨家勉强同意了,却只让她一个人回去,不许她带着孩子。她不知道为什么在别家理所当然的事,在杨家就这么难得到许可,要想做任何事都要经过一番艰难的抗争。有时候她想,杨家要她,就像要一件物品一样,摆在那里就可以了,不能乱说乱动或是跑开。

最后她只得一个人回去了,一进家门就抱着母亲痛哭了一场。母亲急忙问:“女儿啊,怎么了?杨家对你不好?”

她呜咽着点点头,不知怎的突然委屈得不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母亲说:“有什么跟妈说说,他们到底怎么对你了?”

“他们杨家,根本就不把我当自家人!”

“怎么会呢?你儿子也生了,再怎么对杨家也是有功的,他们不会不好好对你的。”母亲摸摸她身上穿的绸缎,头上戴的银簪子,“你看你,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旁人不知多羡慕呢!”

母亲并不理解她的悲伤,反而劝她看开些,说大户人家都有些规矩,何况嫁了人的女人了,当然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

“妈,你就知道别人怎么看,哪知道我心里的苦!”

“那你说,杨家哪儿对不起你了?”

蒲青莲一时不知如何诉说,是的,表面看杨家待她也没怎么着,给她吃给她喝,可是骨子里透着冷淡,透着隔膜,透着对穷家小户高攀的瞧不起。杨家对她的种种束缚和限制,其实是对她的不信任,怕她做出什么丢杨家脸面的事来。也许她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杨家只需要她摆在那里就可以了……蒲青莲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闷头睡去。

鬼节期间,各家照例打扫房舍,祭祖先,以纸封钱,上贴红签,写上祖宗姓名供于中堂,称为供包袱。然后于河边焚化,称作烧包袱。但十三日不能烧包袱,传说马王下界,烧钱必为马蹄踏碎。各庙轮流作盂兰会,超度幽魂。此半月间,又以纸为灯,以蜡烛燃放河中,多至数百盏,称作放河灯,一般十二日烧纸接亡灵回家,十五放灯送亡灵。

七月十五那天放灯送亡灵最为隆重,由杜善人主持放灯仪式,放灯之前还要宣读告文。此告文也不知哪朝皇帝所作,历来为宁河镇祭鬼魂亡灵所用。告文曰:“为祭祀本境无祀鬼神等众事,皇帝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北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上下之礼,各有等第,此治神之道如此。

“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损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而死者,有为饿冻而死者,有为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有远行征旅而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

“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殃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他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姓氏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鬼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依草附木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令节,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

“兴言及此,怜其惨凄,故敕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其灵不昧,来享此祭,尚飨。”

念毕,杜善人率先把一杯酒水洒在地上,并将一盏莲花灯放入河中,灯轻轻地晃着火苗,慢慢顺水漂流而去。其他人家纷纷跟着把灯放入河中,有的伏于河边磕头,有的掩面哭泣,有的合掌祷告。灯多半是粉红的莲花灯,以纸和细竹条做成,染上粉红色。也有一些折成小船样的灯,中间燃着半支蜡烛,火光虽微弱,但整条河放满了灯,却也是满河璀璨。

蒲青莲和母亲、哥哥一起祭过父亲,想起父亲生前对自己很是疼爱,却也让自己嫁入杨家,不由得又哭了一场。放过河灯,母亲和哥哥先回去了,明日哥哥还得去盐灶,母亲年纪大了,有点熬不住,也回去休息了。蒲青莲想多呆会儿,就一个人留了下来。母亲开始不同意,说一个女人家的,独自在外面像什么话。她哀求说在杨家她想做什么都不行,回到娘家了就给她这点自由吧,何况河边还有很多祭祀的人没有走,不会不安全的。母亲叹了口气,只好由她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