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12)

把握创造性张力,能够改变人们对“失败”的看法。失败其实就是一种不足,它显示了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失败是一个学习良机,它能够澄清人们对现实的不当理解,能够揭示某些策略的有效性并不如预期,还能够提升愿景的清晰度。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毫无价值或无能为力。埃德温?兰德(Ed Land)是宝丽来公司的创始人,并在该公司担任了几十年的总裁,他还是“一分钟”照相的发明者。他的墙上有一块字框,上面写着:

每一个错误都是重要事件,只是你尚未将它的所有益处变为自己的优势。

把握创造性张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毅力和耐心。一次,我们的讨论班上有个日本高管,跟我说起他眼中的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有何不同。“来日本进行商务谈判的美国商人,往往发现日本人保守慎言、百般推脱,不能马上‘坐下来谈正事’。美国商人带着紧张的、精心计划的五日行程来到日本,他们希望能够立刻开始工作。但事与愿违,日本商人用茶道仪式对他们进行了礼貌的、正式的接待,却并不触及谈判的具体细节。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日本人保持这种慢节奏不变,美国人却受不了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位日本高管指出,“时间是敌人;而对日本人来说,时间是盟友。”

我们对抗的是现实状况。如果不是因为对现状心存厌恶,我们想要创造的东西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套用这个逻辑,我们越是害怕和憎恶现状,就越有“动力”去推动变革。“情况必须要变得足够糟糕,否则人们不会有任何根本的改变。”

上述这种认识会给人带来误解,使人认为根本性的变革必须在生存威胁下,才有可能发生。有的人把这种威胁称做“火坛”(burning platform)。这种危机理论居然能广为流传。然而,这也是对问题的过度简化,十分危险。在研习营和讲演中,我常常会问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多少人认为,组织和个人只有在危机产生的时候,才会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每次总有75%~90%的人会举手。接着,我会请大家假想他们已经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所有的渴望都得到了满足,没有任何工作上的问题,没有任何私人的问题,也没有职业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和社区层面的问题。然后我会问:“如果你过上了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生活,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变革-去创造一些新的东西。”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人性远比我们通常认定的要复杂。我们既害怕变革,又寻求变革。或者,如一位经验丰富的组织变革咨询师所说:“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的是被改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