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转变(12)

自然界特别偏爱负反馈的平衡稳定作用。但人类却经常作出与这些平衡机制相悖的决策,并为此付出代价。例如,经理人在预算紧张的时候通常会压缩员工数量,以降低成本;但是他们会逐渐发现,剩余的员工工作压力过大,而且成本也没有下来,因为完不成的工作又得雇用外部人员,或者付加班费来完成。成本下不来的原因是,系统有自身的工作安排。它有自己隐性的目标,一种未经表述却又非常真实的目标-即预期要完成的工作量。

在负反馈(稳定反馈)系统中,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来保持某种目标或指标。拿杯子接水就是一个负反馈过程,其目标是一杯水。雇用新员工也是一个负反馈过程,目标是某个数目的员工队伍,或某个增长率。开车或骑自行车也是负反馈的例子,目标是驶向某个方向。

负反馈过程无处不在,是所有目标导向的行为表现背后的机制。像人体这样复杂的机体,会有数千个负反馈过程来维持体温、保持平衡、愈合伤痛、调节瞳孔采光量,以及进行危机报警。生物学家会说,所有这些机制都是为了让身体得到“内稳态”(homeostasis),即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内部条件。负反馈作用让我们在饥饿时进食,困倦时睡眠,寒冷时添加衣服。

和所有负反馈过程一样,关键要素指标,如体温,会逐渐调节到期望值,如下图所示。

组织机构和社会也像复杂的生物体一样,因为它们也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负反馈过程。公司里的生产和采购过程,就是根据产品订单的变化来不断调整的;临时的(折扣)和长期的(目录)价格是根据需求变化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调整的;而借贷则要依据现金余额变化和财务需求来调整。

规划工作也能建立起长期负反馈的稳定平衡作用。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建立长期员工队伍数量增长的目标和技能结构分布,以满足预期的需要。市场调查和研发计划决定新产品开发,以及对人员、技术和重要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建立竞争优势。

在管理实践中实现负反馈作用的难点在于,目标往往是隐性的,而且根本没有人承认有负反馈作用存在。记得我有位好朋友曾试图在他的快速增长的培训公司里,减轻专业人员的工作疲劳症,结果却徒劳无功。他发放备忘录,缩短工作日,甚至提前关闭办公室,锁上大门,都是为了阻止大家过度工作劳累。但是这些努力都被抵消了:大家不理会备忘录和缩短的工作日,办公室锁门的时候,就把工作带回家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组织中有一条未成文的标准:真正的英雄,真正关怀事业并在组织中出人头地的人,都是每周工作70小时。这正是我的朋友自己,以过人的精力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建立起来的标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