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权威不可忘(2)

贾谊在长沙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上书劝谏刘恒,说这样放宽政策,不但会导致劣钱成灾,而且百姓看见铸钱有利可图,都会扔掉锄头,去山里采铜铸钱了。这样一来,钱是越来越多,粮食却越打越少。有势力的奸民通过铸钱很快富得流油,老实而忠厚的百姓却越变越穷,对耕田也丧失了兴趣。因此,应该刻不容缓地把铸钱的权力收归中央。只有中央才是最可靠的,因为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所用的铜纯度都很高,只有这样的钱流通市场,那些假冒伪劣的钱才无所眩人耳目。

颍川人贾山也这样劝,但他是从政治角度上考虑的,他认为铸钱可以富贵,而富贵应该是君主所掌握的权力,不应该让老百姓也参与。这些话按说都很有道理,可刘恒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一概不听。

这样确实造成了一定后果。就拿吴王刘濞来说罢,因为他自己境内有铜山,所以靠着铸钱发了大财。刘恒的宠臣邓通因为自己铸钱,致使邓氏钱流通天下,富可敌国。

邓通的事迹非常有趣,反映了刘恒这个皇帝作为人的弱点,所以在这里详细说说。

邓通是蜀郡人,因为擅长摇船划桨,在皇宫里当了个黄头郎。所谓黄头郎,就是头缠黄布的郎官,因为当时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有一天,刘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快要升天,却差一把后劲,怎么努力也升不上去,这时有一个黄头郎在他身后推了一把,终于升上去了。他下意识地回头去寻找恩公,看见那个推自己的人屁股以上腰带以下的部位,衣服上破了个洞,刘恒惊诧不已,妈的,这个梦怎么做得这么邪门,像真的似的。醒来之后,他靠在床上慨叹久之,忽然脑子里萌生一个冲动,说不定现实中真有这么个人呢,何不到黄头郎官丛中去找找。

想到这里,他一翻身起床,来到未央宫中沧池中间的渐台上,偷偷观看在沧池上侍候的黄头郎官,一眼看见有个人正好屁股以上皮带以下的部位衣服上破了个洞,不禁大喜,马上叫到面前来,问其名姓,听说他姓“邓”,更是乐不可支。因为人都讲究口采,“邓”和“登”的音近,象征着这个人正是送自己登天的人(升天的“升”和“登”的古音也很近),于是马上给邓通加官进赏。邓通这个人也比较老实,不喜欢外交,就算碰到轮休的日子,也在宫里侍候,不肯休息。刘恒越发高兴,先后赏赐他总共有十多亿的钱财,拜官至上大夫。

邓通对刘恒也确实忠心耿耿。有一次,刘恒得了痈病,硕大的一个痈,里面全是金灿灿的脓液,晃得人眼睛发花。邓通却一点不在意,二话不说,就趴在刘恒腿上,像喝玉米粥似的,咕噜咕噜,三下五除二,把那些脓汁吮吸得干干净净,再吸下去就该是健康的血细胞了。

刘恒心里又是感动,又是伤悲,在邓通又一次帮他吸完脓汁之后,刘恒假装随意地问道:“你认为这普天之下,谁最爱我?”邓通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想没人会超过皇太子罢?”刘恒点了点头,后来皇太子刘启进来问疾,刘恒就指着自己的痈说:“过来,帮老爸把这里面的脓汁吸掉。”

皇太子大吃一惊,但皇帝老爸的命令又不敢违抗,否则这个太子估计当不稳,他犹豫了一下,苦着一张脸俯身去吸,但是动作一点不利索,脓汁吸得不够干净,七零八落,汤汤水水洒得到处都是。比起邓通,不仅技术差得太远,态度也极不认真。按理说技术差不要紧,练练就可以了;态度差,这就是立场问题了,说明对皇帝老爸不够热爱。所以刘恒大不高兴,但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这种破事废掉太子罢,对着大臣们也说不出口啊!

皇太子总算吮完,一阵风地跑出去刷牙。后来听说邓通曾经屡次给老爸吸吮脓汁,甚至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心中大怒,对邓通恨之入骨,只是暂时不敢发作。

而刘恒从此对邓通更加宠幸了,自己的亲儿子给自己吮痈很不情愿,而人家邓通却甘之如饴,这该是多大的忠心?有一次,他招来一个相面的,给邓通看相。那相面人说:“陛下,从邓大夫的面相来看,他老人家将来恐怕会因为贫穷饥饿而死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