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又看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他曾思考过,旧中国为什么少有将牢底坐穿的英雄。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旧时代的统治者太残酷。他们创造了五花八门、神工鬼斧的刑具,能将铁人打成烂泥。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说直到三十年代的时候,一个政府官员听见民众绝食请愿的消息,还惊诧地说:“他们为什么不吃饭?我可没让他们不吃。”由此看来,鲁迅的师父章太炎实在是不识时务到了可笑的地步。那位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竟然会在北京绝食,以抗议袁世凯的称帝。他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理由和经验,因为清末的《苏报》案,他曾被上海租界当局逮捕,关押期间因为监狱待遇问题曾闹过绝食,而且似乎取得了胜利,乃至在狱中竟然长胖了。于是他刻舟求剑地以为,这次老调重弹,照例可以给袁世凯一个好看。可笑的是人家洪宪皇帝根本没工夫理他,由他饿去,等到饿得半死不活,卤莽的国学大师也清醒了,在弟子们的劝说下,干笑两声,顺坡下驴,不尴不尬地收了场。我有时设身处地想,倘若这位大名士没有几个好徒弟,他可怎么办啊?
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国一向没有绝食成功的传统。汉元帝因为自己的师父萧望之被奸臣构陷杀害,竟绝食一餐哀悼,把底下人吓得发抖。又《晋书·后妃传》里记载,晋宣王司马懿年老卧病,身边有美貌的小妾服侍,他的正室张皇后不识相,为表示关心也来探视,却被他厌恶地挥手曰“去”,原因是嫌她老:“你老成这副难看样子,快走吧,不要让我看着眼烦了。”这真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张皇后一回去,思前想后,觉得实在冤,好歹自己也是为老公作出过贡献的人,几十年生死相伴不说,光皇帝就生出了两个,即赫赫有名世宗司马师、太祖司马昭,于是愈想愈羞且愧,就放出风去,说不吃饭了,想自杀。张皇后的儿子们听到母亲绝食,都不干了,也跟着母亲一块绝食抗议。司马懿听了这才大吃一惊,饿坏了可厌“老物不足惜”,这两个有才干的宝贝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以后谁来尊他为晋高祖啊。所以赶忙来向长满寿斑的老婆请罪。结局才皆大欢喜。但我琢磨来琢磨去,总觉这些事情和西方的绝食并非异曲同工,而是掺杂有一种有恃无恐的性质,也就是说,实施它并非请愿哀求,而是类似于要挟,给它安个什么词好呢?在这里我要套用《老子》里一句话了,“吾无以名之,强名之曰撒娇”,因为绝食者不是皇帝就是皇后、嗣皇,地位高得吓人,他们的绝食之初,就等于在胜利的纪念碑基座培上了第一锹土,没有半点悬念,做为一名观众,见多不怪,我无论如何不能不觉得索然寡味。
回到刘长这边来。
刘长到底是不是真心绝食,因为缺乏证据,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数以亿计的悬案之一。据现代科学证实,人不吃饭能熬半个月,但是连水也不喝,七天就肯定死翘翘。刘长如果打定了死的主意,自然连水也不会喝了。另外要注意一点,刘长坐的是辎车,而不是槛车。这为刘长的饿死也埋下了伏笔。
辎车是一种有围屏,上下遮蔽严实的车辆。它的盖是蓬式的,坐在车厢里面,不能左顾右盼,外面的风景什么也看不到。而且,在刘长坐的辎车外面贴了封条,沿途县吏根本不敢打开封条给刘长递送食物。就这样一直走到了雍县(今山西凤翔南),雍县离长安现在将近两百公里,马车起码要走十几天。而且刘长流放的时间是十一月,北方寒冷刺骨,没有食物补充热量,谁也扛不住。所以等到雍县的县吏斗胆打开封条(大概闻到了尸体臭味),刘长早已呜乎哀哉。于是赶忙用快马邮传文书报告刘恒。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长的死完全是刘恒有意导致的。甚至史书上说刘长绝食而死,都是史官对刘恒机心的文饰。如果刘恒不想杀刘长的话,为什么要让他乘坐辎车,又为什么要在车外加封条呢?显然,刘恒的目的就是想饿死刘长。
话说刘长死掉的消息一传到长安,刘恒立刻悲哭起来。注意,千万不要以为刘恒这时良心发现,对弟弟的死很伤心。因为从他和宠臣袁盎的对话来看,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名声。袁盎之前也曾劝谏过刘恒:“陛下您素来骄惯淮南王,不给他派遣严厉的国相和太傅辅佐,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淮南王为人刚直,现在突然让他遭受如此凌辱,臣担心他遭遇雾露病死(自杀的委婉说法),而使陛下有杀弟之名,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