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称制功臣忍(3)

在详细讲述之前,我们先得看看现在的皇帝是谁。

起初,吕后把惠帝后宫某位姬妾生的儿子交给皇后张氏抚养,那位姬妾则被吕后杀了。惠帝一死,这个小孩子即位,史书上称为少帝。除他之外,惠帝还有五个儿子,全部封为王侯。

惠帝活着的时候,尽管自称不理政事,但偶尔还是会履行一下皇帝职责的,比如他听说曹参当丞相不负责任,天天只知道喝酒唱歌,就派曹参的儿子去询问劝告;听人说辟阳侯审食其和自己的老妈有一腿,还想杀了审食其。他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吕后要把他完全当成空气,也不大可能。但既然他死了,吕后当然就毫无束缚,可以随心所欲了。

吕后元年,她把御史大夫赵尧免职下狱。因为这个家伙当年竟然给刘邦出主意,想保全戚姬和赵王母子。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吕后这股怨气还没排泄干净。惠帝活着的时候,这点小仇自己还有点不好意思报复,现在自然就毫无顾忌。

四年,她宣称少帝患了精神病,把他废掉了。因为这个不识相的傀儡皇帝,竟然声言:“太后杀了我的母亲,等我长大后要为她报仇。”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七年,她还杀了刘邦的另外两个儿子: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刘友本来在高皇帝十一年封为淮阳王,赵王如意被吕后毒死之后,刘友被徙封为赵王。开始他和吕氏家族的关系还不错,和吕氏家族的一个女子结了婚。但这显然是政治联姻,刘友对这个王后一点也不喜欢,他有自己的宠妾。吕家那位王后日日独守空房,咽不下这口气,就去向吕后告状:“赵王天天抱怨说,吕氏家族的人有什么资格当王,等太后死了,我就要举兵击杀他们。”

吕后大怒,立即把赵王召来长安,安置到赵国驻长安招待所,但是派兵把招待所团团围住,不许往里面送食物。赵王手下的大臣有往里送的,则全部抓起来判刑。刘友饿了几天之后撑不住了,饥饿出诗人,于是做了一首诗抒发愤懑。但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对胃没什么帮助。没多久就饿死了。他死得很难看,很猥琐,所以谥号为“幽”,意思是“幽禁”而死的。(谥法上说“壅遏不通”曰“幽”,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刘友死得虽然猥琐,但多少还带点悲壮的话,刘恢则可谓死得安详,死得其所。

原来刘友死后,吕后又把原来封为梁王的刘恢改封为赵王。刘恢的大老婆也是组织上(吕后)安排的,是吕产的女儿。在这里我们忍不住要批评一下吕氏的遗传基因了,可能除了吕后本人算有几分姿色之外,吕家其他女人都长得巨丑。反正刘恢也不喜欢这个王后,而自有爱姬。但是他的这位王后则比较强势,用不着去吕后那进谗言,而是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路,干脆派人用一杯鸩酒毒死了刘恢的爱姬。只是她没料到刘恢是个罕见的情种,在得知爱姬被毒死之后,痛哭了几场,写了四章抒情诗,竟然自杀殉情。吕后是最见不得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了,大概刘邦和戚姬恩爱缱绻的阴影还在心头摇曳,听到刘恢竟然为了爱姬自杀,下令废了赵国,不让刘恢的儿子继承王位。

吕后杀了三位赵王,的确比较凶狠,但是,我们也不要以为吕后看见刘家的人,握刀的手就痒痒。实际上,只要刘家的孩子比较顺从她,她就不乏祖母疼爱孙子的煦妪之情。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齐王刘肥就是一例,因为他服软,吕后就放他一马。另外有个刘章,他的情况更为典型。

刘章是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肥在惠帝六年就死了,高后二年,刘章从齐国来到长安,被封为朱虚侯,担任宿卫皇宫的职责。高后六年,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也来到长安,被封为东牟侯,也来到皇宫担任宿卫。这可以向我们透露这么一个信息:谁要是对吕后服软,吕后也并不会斩尽杀绝。她之所以开始想把刘肥鸩杀,是因为刘肥竟敢和惠帝平起平坐,毫不谦让。但在刘肥献上城阳郡这一厚礼之后,她对刘肥就完全改变了印象。可以猜测,作为刘邦的儿子,刘肥应该是和吕后关系相处得最好的一个。要不然,吕后不会放心把刘肥的两个儿子都安排在身边宿卫。要知道,那时担任宫廷宿卫的人选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祖孙三代都得查个底朝天,一定要根正苗红。如果一个官员犯了罪,而他的亲属有在宫中担任宿卫的,都马上要被清除出去。甚至那些户口和出生地属于王国而不直接属于大汉所辖郡的人,都不能担任宿卫。吕后却偏偏让出生在齐国、户口是齐国的刘章和刘兴居担任宿卫,可以想见对他们兄弟的信任程度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