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维机器(7)

吉姆正忙着做笔记(不如说是在批卷子),但当我说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他抬起了头。他开始说话,每说一句,他就变得越来越兴奋。吉姆谈到了大脑、科技和进化,但他更多地谈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一直相信电信行业是沿着大脑的发展轨迹而发展的。他讲了一个多小时,除了我偶尔的点头和“啊呜”之声,实际上,他的谈话从未被打断。他甚至给我看旧讲义和幻灯片来把互联网和大脑联系起来。“这是一个绝妙的类比。”他说。

过了一会儿,我决定袒露心声:我坦承申请布朗大学博士学位的真正原因不是为了从事教育事业或进行科研工作,而是打算之后开办一家公司―实际上是许多公司―把脑科学知识应用到互联网的发展上。

吉姆透过他那杂乱的办公桌仔细地端详着我,最后他说:“你可以通过申请,但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我回答得有点胆怯。

“你开公司的时候,算我一个。”

后面的事情就是众所周知的了。我确实创办了一家公司,起名为Simpli.com,吉姆是创始人之一。几个月后,我们就聘用了一大批布朗大学认知科学系的人才。我们和一位来自普林斯顿的国家科学奖获得者乔治?米勒,继续开发搜索引擎技术―这项技术正是现在无数互联网公司广告能力的基础。

更幸运的是,我们在2000年3月以大约3 0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公司,而几周之后,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

人造大脑

如果要说有谁在人造大脑方面有所建树,那么这个人就是吉姆?安德森。他在这方面的看法与丹尼特关于智能的定义相同。换句话说,安德森打算制造一个循环思维的大脑。这个大脑是迂回渐进的,因为逻辑方式或串行方式不起作用(“这个”加上“这个”等于“这个”)。更确切地说,它与人类的大脑一样,能够进行并行处理,大量的想法同时在大脑中循环。在很多方面,并行处理是了解和复制智慧的关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