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胸臆英雄泪(2)

侯景忌惮萧确骁勇善战,又向城内要求,把萧确和赵威方召进城去,并声称这是最后的条件。萧纲自然又答应,命两人入城受官。萧确不愿入城,并说:“侯景说要撤走,却不解围,其用意可见。把我召进城去,没看出有什么好处!”

旁人都劝他这是圣旨,不可违抗,萧确不听。老爹萧纶发火,对赵伯超说:“你给我把他杀了,带着人头进城!”(萧纶荒唐一世,有个如此明事理的儿子,倒也是难得)

赵伯超拔刀威逼萧确:“赵伯超认得君侯,我的刀可不认得呵。”萧确无奈,才挥泪进城。

就这样,侯景不停增加条件,台城外的长围又维持了半个多月。半个多月中,叛军将东府城的粮草全数顺利运进了石头城。缓兵之计得逞,侯景当下翻脸,向城内上表,宣布梁武帝的十大过失,分百道向台城发动新一轮的猛攻。

梁武帝又惭又气,大骂侯景背盟,号令全城反击。可是台城长期被困,供应奇缺,瘟疫流行。连梁武帝也被逼破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荤戒,吃起了萧纶派人献来的鸡蛋。城中守兵不足四千,捕鼠杀马为食,患病者越来越多,毫无还手之力,唯一的希望是城外的援军。

城外各军打定了主意不做出头鸟。萧骏鼓动萧纶分兵三路相救,萧纶不理。既然王公们如此态度,名义上的大都督柳仲礼更知道该怎么做,索性招揽小姐,饮酒作乐,得醉方休。

柳仲礼的父亲柳津在台城里指挥城防,本来还盼着儿子来救。现在一看没动静,柳津发急,登上城楼,大叫:“你的君主和你的父亲遭逢大难,你不竭力来救,还是人么?”叫了半天,柳仲礼躲在营中不答话。柳津回去跟梁武帝说:“陛下有邵陵王(萧纶),臣有仲礼,两个儿子都是不忠不孝,怎么对付得了侯景呢?”

几天后城里出了内奸。萧纶的世子萧坚镇守台城正南的太阳门,大敌当前,他终日只知饮酒赌博,将官有功他不奖励,士兵生病也不抚恤,手下将士无不愤慨。书佐董勋和熊昙朗乘夜开城门迎侯景军入城,杀了萧坚。萧确在城楼上奋战不支,由小门逃入宫内报信。台城在固守了一百三十六天后,终于被攻陷。

梁武帝刚刚睡下,萧确什么也不顾地往里冲,边跑边喊道:“台城已被攻陷了!”

梁武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问道:“还可以再打么?”

萧确摇头:“人心涣散,打不了了……”

梁武帝喟然一叹,留下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梁武帝一定想起了四十八年前那个冬夜,身为南齐雍州刺史的他率军攻克台城的场景。天道无常,物是人非。到这个份上,梁武帝终于想通了,他终于看清了梁国的根本弊病。所谓的“侯景乱梁”只是表象,他本人才是“乱梁”的罪魁祸首!

梁武帝的一生,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疏懒昏庸。他以佛教修身,却失于偏激;他以慈爱齐家,却失于溺爱;而在治国方面,他不能体恤百姓和士兵,身为君王处事常常有失公允,以至于在维护皇室贵族利益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国家社稷的利益。

后世有人同情梁武帝,认为导致侯景之乱的主要责任在于侯景反复无常,不讲礼义廉耻,这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天下混乱,强者为王,没有人天生应当为人效忠,也没有人天生就应当称王称帝,梁武帝自己不也夺了南齐的江山么?为什么侯景在高欢手下不敢反?为什么在高澄手下反不成?为什么在宇文泰那里更是让人一口吞了个饱?为什么到了梁武帝这里,侯景就敢于大反特反,而且一反就成了?我们再换个角度考虑,即便没有“侯景之乱”,以梁武帝末年的梁国颓势,谁能保证不会有“马景之乱”“牛景之乱”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