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5)

在哥伦比亚大学,我最难忘的是学习中国文言文的经历。我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选择了“文言文”,这门课只招收懂中文的学生,而教课的老师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他的中文造诣很高深,但发音还是很成问题,因此,全班混杂着世界各地口音的中文。

我们在文言文边上标上英文注释,在“之乎者也”旁边画上标注。一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当时厚厚的教科书《A First Course In Literary Chinese》(《文言文入门》)。我们辩论老庄哲学,分析孔孟之道。老师依然是用启发思考的方式让我理解古人的哲学。我们既学《论语》选句,也学《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也学梁启超的《少年中国学》以及孙文的《上李鸿章书》。现在看到当时做的笔记,我还觉得非常可爱。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由此观之”,我在旁边标注“from this we view it”,在“熟视之”的旁边标上“look at him”。回想当时,我和同学们经常用英文激烈辩论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在哥伦比亚大学,我既学习西方哲学,也学习中国东方古代哲学。主客两分是西方文化的特色;主客浑沌或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总体世界观而言,西方哲学侧重“天人之别”,中国哲学侧重“天人合一”。了解中西方文化,开拓了我的视野,这对于成为一个“融会中西”的人,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熏陶。

大学生活--贫穷而快乐的日子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嗨,我叫拉斯(Russ),把东西放在这里吧。”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拉斯是波兰裔美国人,他身高178cm,骨骼宽大,他成了我在大学期间唯一的知心朋友。我们大多数时候很快乐,在昏天黑地胡说八道中度过。

好朋友拉斯,我太太先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