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若干小老鼠分成两组,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喂养,不同的是在其中一组小鼠的旁边放上一只猫。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旁边放猫的一组小鼠的免疫力下降了,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免疫力下降越明显。
过于恐惧会被吓死,这个在中医上也有佐证。《黄帝内经》里有情志生病的说法,“恐”就是其中之一。“恐伤肾”、“恐惧不节伤志”,如果过于担忧害怕,就会伤到肾。有些人遇见突发事件,会被吓死,就是因为过恐伤到了肾,肾气不足,一口气提不上来,大脑突然供血不足,就死掉了。而且这种猝死有个共同的特点,牙关紧咬,撬都撬不开,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临死前拼命咬紧牙齿,就是想提上肾气,活下去。这是人求生的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可能处在一种过于恐惧的情绪下,但我们不一定用恐惧来描述它,而是用类似于“恐惧”的一些词,如“害怕”、“惊慌”、“郁怒”等来表达那种相似的感觉,以致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恐惧对健康的损害。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好,后来一到考试,总认为自己肯定考不好,全身软绵绵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而且总想上厕所。慢慢地,他变得烦躁、易怒,很容易和同学发生争吵,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停止学业,接受治疗,经检查是轻度精神分裂。
也有些人,平时好好的,吃得好,睡得香,没病没灾,活了几十年,从不知道打针吃药为何物。可是某一天,突然病倒了,十天半月还没有好,这下可把他们吓倒了,于是到处求医问药,烧香拜佛,生怕自己大限已到。我承认,求生是人的不能,可是过于恐慌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令自己和家人乱了方寸。很多病人,特别是癌症病人,往往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有一个人,到医院体检,一查,肝肿大,以为是肝癌。知道结果后他立即昏了过去,他的妻子一直在哭:“这真要有个三长两短的,上有老,下有小,这可咋办呢?”老人也是哭,全家乱成了一锅粥。因为家里经济实在紧张,他索性也不治,一个月下来,脸色越来越难看,整个人瘦成了皮包骨。后来,有个亲戚来了,提醒他们,可能是医生查错了,哪有这大的问题事前一点察觉都没有呢?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这才意识到有可能是医院搞错了。于是,经人介绍,找到我。我一把脉,再看脸色,脾胃虚弱,经过一番综合检查之后,我断定他没有肝病,于是嘱咐他按照我开的几个方子调理脾胃,身体自然就会痊愈。他喜出望外,但还是将信将疑地走了。回家后,他还是不放心,又到另外一家医院拍了个片子,正常!这下,他可全信了,放心地按着我的方子调理脾胃去了。一个月后,红光满面,完全康复。为了感谢我,他专门在一家比较好的酒楼订台致谢,我笑着婉拒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这是医生的职责和道义。作为医生,我对他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你的病其实是吓出来的。遇事慌乱,这是因为你胆气不足、肾气不足,以后那方面可不要过度啊。”他红着脸笑了,算是默认了。
朋友们,您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那我就再啰嗦一下,答案就在《黄帝内经》上——“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如果每个人能做到这点,无论是面对疾病、灾难,还是面对人生的其他弯弯坎坎,我们一定会从容不迫、临危不乱。
3.重要的不是病,而是积极地爱和生活
任何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结果,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心态,生病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也许正因为生病,我们找回了失去的东西,发现了曾经忽略的亲情、爱情、友情。
有一次,一个搞肿瘤的大夫,发现自己的手臂上长了一个小疙瘩,还可以左右移动。他非常担心,怕是一个瘤子。同事见他整天忧心忡忡,恍惚不定,就劝他去把它切掉。但他知道,手术可能会伤及肌肉、韧带,若恢复不好,会影响手臂的功能,总觉得手术的风险很大,就不肯做,事情就这样被拖延下去了。直到有一天,他觉得很不舒服,右侧胸肋部疼痛,就做了一下检查,结果是肝癌,不久便去世了。因小失大,郁积成疾,丢了性命,何其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