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6)

杨成业早年穷苦,靠一个远房表叔的帮助才娶了本地农村的一个王姓女子为妻。杨成业转业回来的当年,将妻子接进了城里,紧接着他的儿子杨道辉就出生了,4年后,又添了女儿杨道芳,一家人生活上虽不免清贫,却也称得上是美满的。杨道芳的母亲在当地也是少亲无故,嫁给杨成业时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后来老母亲去世,杨成业和妻子便在当地没有任何亲故了。

杨成业的妻子进城后原在一个工厂工作,后来不慎感染了肺结核病,并且越来越重,只得请了长期病假,在家中边吃药边歇息养病,所以杨道芳的童年有几年时间都是闻着苦涩的药香度过的。

杨道芳的妈妈因肺结核病大咯血去世后,她此后岁月的记忆里就只有了爸爸。

时光如流水,一日也不停止地流淌过去了。

12岁那年,杨道芳小学毕业,升入了初中。第二年,也即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紧接着,全国性的大串联席卷了每一个城市。有一天杨道芳跟着爸爸走到北立交桥,看到京广线上停着一列又一列的火车,车上满载着穿绿军装、戴毛主席像章、拿红宝书的红卫兵,他们唱着革命歌曲,或喧闹着,喊着口号,向车窗外扔着空纸袋、空塑料袋和空罐头瓶,许多节车厢的车窗玻璃都烂着,市民经过这里时,都是看一会儿便匆匆走开了。

杨道芳的哥哥杨道辉也和同学一起加入了这场大串联,但两天后杨道辉就跑回来了,原来走到半道上两个派别的红卫兵因口角引发了武斗,不少人都受了伤,有的人甚至死在了武斗中。看到在武斗中受伤或死去的红卫兵,杨道辉和几个同学感到了恐惧,于是他们偷偷扒上一列运煤车连夜跑回来了。

“革命”使这个往日平静的中原城市处在了一种亢奋中,街上到处都能看见疯狂的人群和飘扬的大字报,每当街上响起宣传车的大喇叭喊出的“革命群众”、“走资派”、“斗倒批臭”的声音时,杨道芳和同学们都会跑到三楼教室走廊上,隔着学校临街的短墙向街上看,他们看到街两边站着许多围观的人,街道中间,大喇叭响着的宣传车后,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缓缓地移动着,每辆卡车上,面向路两边群众站着两排被批斗游街的人,他们都被反绑着双手,戴着纸糊的高帽,胸前还挂着一个白色的纸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他们身后,是穿着绿军装的神情严肃的红卫兵。这样的游街队伍常常很长,通常有十几辆甚至二十几辆卡车,所以常常要20多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左右才能过完,每当这时,杨道芳和同学们都感到沉浸在了一种莫名的不安和兴奋中。游街队伍过完,老师说道:“毛主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回教室上课了。”楼上楼下的学生才都又呼呼嗵嗵地回到了教室里。

街上的帮派斗争、批斗游街等并没有对像杨道芳这样的家庭造成多大影响,他们只是围观者,有时参加单位或街道组织的学习或批斗会,每人胸前别一枚毛主席像章,跟着喊口号,学会谨小慎微地说话,然后仍每月领取少量的工资,过着有些不安和茫然的日子。

这年发生在杨道芳家中惟一的一件大事是:她的哥哥杨道辉从中学毕业,响应号召和同学们一起到附近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