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美国一样,偏安一隅的日本在一战中大发横财,通过向协约国出售船只、提供战略物资,日本的国力已在亚洲首屈一指。
战后的日本,黄金储备增加了100倍,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没有哪个银行家会忽略掉日本这样的一块“大肥肉”。
拉蒙特的到访,开启了摩根财团和大日本帝国“永恒”的友谊。
与中国不同,拉蒙特在日本的旅程始终是一派祥和愉悦的气氛。
在日本,主导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是大财阀——围绕银行组成的贸易集团和工业集团。此时,自由主义占据社会主流,军国主义还难成气候。开明的贵族渴望打开国门,接受新思想、拓展新视野。拉蒙特的到来,自然受到了日本社会各界的追捧。
三井、三菱等富商巨贾争相与老拉会面。社会名流、财团首脑、歌舞艺妓、亭台楼阁,都令见多识广的老拉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这次访问中,拉蒙特结识了日本中央银行行长井上准之助,并与其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谊。井上梳着四六开的分头,戴着一副圆形黑边眼镜,面颊消瘦,表情肃穆,个子不高,是日本金融界的“小巨人”。他性格坚毅,历任横滨正金银行(该行在华尔街的办事处是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全权财务代理)、两任日本中央银行行长、三届大藏相,他也是军国主义旗帜鲜明的反对者。
老拉还拜会了三井财团的长官团琢磨男爵。团琢磨身材瘦削,满头银发,胡须花白、体力不济——说两句话就冒虚汗(典型的痰湿体质)。可这个团琢磨绝非“池中物”,早年他曾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语流利,举止文雅,是日本少有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界精英。
其实和三井一比,摩根还真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意思。
论历史,摩根财团从皮博迪算起也不过三代,可三井财团源远流长。三井家源起于平安时代(794-1192年),定居于近江国(今滋贺县)三井寺地区后得名。17世纪中叶三井高峻从事酿酒生意,之后高峻的四子——三井高利开始涉足钱庄生意(“高利”,这名字起的,一听就知道是个倒腾钱的干活)。
论关系,摩根与政府多半是相互利用、相互制衡的同志友谊,而三井和日本政府则有点类似于你中有我、不分彼此的手足之情。17世纪,三井财团成为地方军阀的财务代理;19世纪中期,三井家族为倒幕势力提供巨额资金支持,是明治维新(1868年)的首功之臣,“政商三井”的至高地位一举奠定(直到今天,什么丰田、索尼、三洋、松下、NEC、三井住友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新日铁等响当当的日本大公司,统统都是三井财团的成员企业或关联企业)。
论能力,三井在国外的代理机构网点比日本使馆还多。三井帝国控制了日本海外贸易总量的1/3,财团控制的船队规模与法国商船相当。
只是,美国现在已是全球金融中心,摩根随之成为世界级财团,这一点三井财团是望尘莫及。
拉蒙特访日,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1923年9月1日,东京和横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数十万人死于非命,亿万财富灰飞烟灭。此时,摩根的机会来了。
日本地处四大地壳板块“互动”最频繁的地带,隔三差五就得震上一次,什么“海沟型”、“断层型”的,都见怪不怪了。大和民族很快就从灾难中振作起来,投身于火热的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贷款被政府列入善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日本计划筹措地震贷款的总额高达亿美元,这将是在美国发行的最大一笔国外长期贷款。摩根难掩兴奋,摩拳擦掌。
可是,他们一定要越过库恩-洛布这道坎。毕竟,自日俄战争起,日本政府与希夫就建立了长期的金融合作关系。尽管此时的希夫实力已是大不如前,可一贯信守绅士银行家准则的美国银行业,窃取其他银行客户的行为在道义上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一肚子计谋的拉蒙特,眯缝着笑眼,开始琢磨着如何既恪守银行家准则、又能把生意抢过来的鬼点子。
“不要着急。”(这是拉蒙特的口头语,有点美国版一休大爷的意思)
有了!
他找到井上准之助的特使巽(这是个人名,念“逊”),向他面授机宜。
“处理贷款,目前日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延续与希夫的合作关系,将贷款事宜交由库恩-洛布公司打理;二是劝说库恩-洛布公司,国家当前灾难深重,需要得到整个美国银行界的援助,鉴于摩根在业界的分量,因此决定邀请摩根担任贷款业务的主干事。我想库恩-洛布公司会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的。”拉蒙特借巽之口,行掩盖其违背绅士银行家准则之实。
日落西山的库恩-洛布公司,此时的确也没有能力为这笔大额贷款独挑大梁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啊!
1924年2月,摩根将盟友国民城市银行和第一国民银行列入银团干事名单,库恩-洛布公司也在邀请之列,不过这只是出于安抚的目的。
在伦敦,另一笔2500万英镑的姊妹贷款也无法绕开摩根财团。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不得不邀请摩根建富参与对日本的融资。
绅士银行家准则中还有一条:绝对忠诚于客户。摩根履行了这一点,他利用美国政界的人脉,在改善日美外交关系(“排除日本人法”在美国正闹腾得凶,日本移民的社区被隔离、自由被剥夺、财产被没收)、弱化对日军事控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影响。
摩根和日本的关系已坚不可摧、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