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得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是苏东坡在一首《水调歌头》中描写月光移转,极富动感的几句词文。然而它毕竟转得慢了些。另有一种农家自制的儿童玩意儿:几节秫秸秆上,各卡上一方纸片,讲究的人家还要绘上车轮花鸟之类的图案,秸的连接处自然是灵活的,于是,稍有风起,便顺其风势转动自如。俗称之为“转得快”。

我玩“转得快”起于12岁。那时,家道贫寒,自然不敢进商店买玩具,便自制了这“转得快”,迎风、顺风跑起来,五彩缤纷,大人们说,“这孩子真伶俐”。

十年寒窗苦,使我懂得了“传动学”,而且知道,在机械运动中,由滑动变为转动是一大进步。因为滑动摩擦大,转动摩擦小,且又有“滚珠轴承”、“润滑油”所产生的妙用,于是左右上下转动更加自如了。

转变、转动,细想起来大有学问。唯物主义者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在转变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雪变成水,水变成冰,旧社会变成新社会,何尝不证实了这一真理呢 

然而转化变动之中又往往有假象。在那动乱的十年中,一批学生下乡了,在贫困的山区吃了半个月的红薯酸菜汤,父母思儿心切前来探望,一看喜出望外——他们的孩子都吃“转”了(川北方言,即变胖了的意思),哪里知道,这不是真胖,不过虚胖而已。因为红薯里多的是糖分,可以一时催肥,但时间一长,又各自消瘦下来。贵体生了牛皮癣,用癣药水一擦,好了!但过不了多时,或者吃了发物,顽癣又生。

假象又不是转变的全部特征。小玩意儿“转得快”是在真转,司机山路行车,前面是悬崖峭壁,一方向盘打转过来,这也是真转,但由于准备不足,往往肇事。还有病体吃补药,季节变化换衣衫,生产厂家换产品,其本意也想真转,或者由于过猛,或者有关准备不充分,也出现过“意欲往而神不达”的时候。

思想领域中的一切转弯,比起机械、生理、生活性的转弯要难得多。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思想越了轨的朋友要转弯,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眼前好多事实又使我想起了“转得快”那种三十年前玩过的小玩意儿,风一吹来顺其风势,转动自如。一次学习下来,180度的大转弯,前后判若两人;一夜醒来听了广播,思想似乎完全通彻,表态发言何其激烈。我不推崇转得慢,但是属下列两种情况的转得快又同样不敢恭维:一是牛皮癣抹上癣药水;二是悬崖峭壁前毫无思想准备的急转弯——也就像当今的脑筋急转弯,且又过后不思量。因为前者是名“转”实不“转”,假“转”真不“转”,气候一到,牛皮癣又复发。后者虽有诚意,但一忽闪之间,很多问题没有思考清楚,转过来之后,又不做痛苦的经验教训总结,更不做自我批评,下次十字路口前,又可能走错路。

转得快不是,转得慢又不成,是否犯了“文人无行”的戒呢 也不是。我的意思是,思想转弯最好联系思想实际,细嚼慢咽问题的实质,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事理弄懂,把思想弄通,如此,过去的糊涂认识糊涂在哪里 自己若有错误又错在哪里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今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弄清了,然后形成的转弯,乃自然转弯,如同苏轼笔下的月亮那样,转动得你不知不觉,而又确然变动了位置。明此理却不行之者,非愚则刁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