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会答话

写完《你会答话吗》,停笔四顾心茫然。随手翻开《论语》,蓦然发现孔子的学生曾皙就是答话的高手。

《先进篇》里说: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老师身旁。孔子一番“毋吾以也”地谦虚后,就动员弟子们谈谈各自的志向。

子路第一个发言。这个素有“军事专家”美称的学生坦率地说:要是给我一个“千乘之国”治理,它周边环境并不安宁,内部还有饥荒,但我只要三年时间,就可以使这个国家的臣民英勇善战,而且遵守礼仪。孔子听后,讥讽地一笑。

接着,孔子又让冉有发言。冉有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更小一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时间,这个国家就能达到温饱水平,至于要让人民懂得“礼乐”嘛,那就得另请高手了。显然,冉有答话的口气就小了许多。

孔子又让公西华发言,公西华更谦虚了。他说:不敢讲我能做什么,但是愿意学习。学什么呢 比如在宗庙祭祀或与别国的盟会中,穿着礼服,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

最后,孔子让曾皙发言了。正在弹琴的曾皙缓缓收住琴音,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与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啊!接着讲了一通什么暮春时节,换上春衣,随一群青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之类的闲情淡话。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曾皙的这番答话,此话正好说到了老师的心窝里。于是孔子当即大加赞扬:“哈哈!我是支持曾皙观点的!”

我不想研究孔子这段时间是否因“道不行”而在闹“思想情绪”,还是另有更高层次的治国之策,但仅就曾皙的答话艺术而言,就很使我们眼界大开了。你看,子路等三人答话时,他在一旁弹琴,孔子自然不好意思让他第一个发言。你弹琴也就专心静气地弹吧,乃师不是早有教诲,雅乐可以使人“三月不知肉味”吗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别人答话的内容上,乃师听话的态度上。果然,前三人的答话全然不对乃师的胃口,一个个碰了软钉子,悻悻然败下阵来,再蠢的人也懂得:老师想听的不是那一套“大话”!那就赶快改弦更张吧!换个口径另说一套吧!伶俐的曾皙果然“翻个筋斗”,来了段“浴乎沂……咏而归”之类的“低调发言”,终于以“标准答案”赢得乃师的欢心!

由此得知,答话的奥妙之一,就在于“不为言者先,稳求人之后”。别人发表高见时,你完全可以看看报纸,品品香茶,借机观察、琢磨一下领导“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如果领导“支持讲”,“赞成说”,“高兴听”,“答应办”的,咱们就大讲特讲,大说特说,不说白不说;如果领导不支持讲,不赞成说,不高兴听,不答应办的,咱们就不讲不说,半句也不说;说过了也收回来,等于没有说。如果硬要你说,不要紧,因为“有言在言”,前车可鉴,这就非常好说——准保说到领导心窝里——你的话算是没有白说!说话的标准莫非就在这里 

今天邦有道,人们畅所欲言。但某些小环境里也不尽如人意。如有某领导召开座谈会,向你征求“一班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情况,廉政建设情况,下岗职工生活状况之类,你就不妨先听听别人发言然后再说话。如果硬要你“打头炮”,你也不妨来段“今天天气哈哈哈”的闲扯淡。如果还碍难交差,你又不妨先搞“一分为二”,投石问路,待领导目光亮了时,脸上确有喜色时,你再“合二而一”,顺势一泻千里讲下去,一般不会有大错。

正话反说,歪打正着,不亦乐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