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内斗(1)

内斗又叫窝里斗,是一个群体-- 一个公司也罢,一个学校也罢,一个别的什么单位也罢,都可以视作一个群体--内部相互争斗、倾轧、挖墙脚、使绊子。这种内斗在很多群体内都存在,只是有些群体严重些,甚至趋于表面化,有些群体不太严重,只在暗中悄悄地进行。

按说群体内部应该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才是,因为这样才能为本群体谋取更大的利益,但聪明人不这样想。聪明人的观点是:一致对外,谋取的利益是群体的,虽然也有自己的一份,可这一份能否分到自己手里还是问题,群体内很可能有别的聪明人设法巧取豪夺,即便分到了自己手里,那也只是一份,所得极为有限,可内斗就不一样了,内斗谋取的利益基本全归自己,所以,聪明人更乐于内斗。

在一个有组织的群体里,内斗是不允许的,正面的教育是精诚团结、各司其职,所以内斗一般是私下进行的,如果公开进行,必定要借着某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以内斗的真面目出现。当面,不管借什么理由,内部的人都知道其实质是什么,但因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很难制止。比如一个公司,分有生产、销售、质检、人事、广告等许多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既有相互配合、又有相互制衡的作用,出了不好的事,比如产品质量问题,各部门就可能因为推诿责任而相互指责。另外,部门领导为了能够升迁,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也免不了明争暗斗,打败对手,自己的升迁的可能当然就更大一些,于是,暗地里使绊子、挖墙脚的事就很难禁止了。

事实上,有组织群体的最高领导,比如说是公司的董事长吧,他也并不坚决打击、禁绝内斗的,下面的人相互之间有内斗,他才能更好地控制这个公司,如果公司的副总、各部门的经理等都是团结一心,那么,董事长可能就很难当,给大家的奖金少了,给大家工资涨得太慢了,这些团结一心的下属力量可是大得很,他们一起来向董事长抗议,这可就麻烦了,所以,在董事长心中,是愿意下属内斗的,下属的内斗才更能彰显他的权威,内斗的下属必须首先巴结好董事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董事长也不希望下属斗得太过火,他会小心翼翼地把握着火候,让内斗在不影响公司业绩、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内运行。

在分公司里,分公司的经理上面还有更高的领导者,那么,内斗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形,分公司经理很可能被迫陷于内斗的漩涡里,因为他这个位子有人眼红,有人觊觎他这个位子,就可能将他列为斗的对象。

人的脑袋很奇怪,许多匪夷所思的办法、妙招,平日根本不会涉及的一些狠毒主意,在争斗时,就会源源不断地从脑袋里冒出来。斗,是胆量、实力以及智力上的全面交锋,陷身于这个漩涡,身不由己,逼着人的脑袋高速运转,逼着人飞一样地向更聪明进化,于是,斗的技巧、招数,也就层出不穷,不断地花样翻新。不过花样再变,其实质永远不变。内斗的技巧招数不管有多少,其实质就是一条:让对方犯错误,逼他犯错误,诱他犯错误,他没犯错误,也得想办法让他与错误联系起来--这就是陷害。

一、内斗之一:高位者整治低位者

在很多有组织的群体里,高位者并不能随意将低位者开除,对其降职或者减扣他的工资待遇,比如一个公司,总经理无权将副总经理免职、降职,也无权随意变动副总的待遇,这是董事长或者董事会才有的权限。在一个行政性的办公室里,办公室主任对手下的科长、工作人员等,也是无权随便降职、降待遇的,这是人事部门或者组织部门的权力,主任对手下只有使用权。因为这种情况,上下不和、闹别扭的事时有发生,遇到这类事,身处高位者的感觉是很不爽的,指挥起来也绊手绊脚,下面的人闹情绪时工作肯定就不好好干了,甚至会制造、散布对高位者有害的流言飞语,高位者如果怀柔政策不奏效,又无法将低位者弄走,这时就往往采用整治的办法,一方面要通过整治,让低位者屈服、投降,或者自己走人,另一方面是通过整治警告其他人:这就是与上司闹别扭的后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