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变通(2)

不过,在现实中可不是这样,现实中固然有只变通竹竿、不触及城门的例子,但横着拿竹竿,却将城门拆毁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比如民间老人丧事上的披红就是这样。

在陕西农村,老人去世了,在丧事上,往往有给子女及其配偶披红的讲究。所谓披红,就是弄一张红被面子,披在子女及其配偶身上。这个讲究的本意,是表彰孝顺的子女,对不孝顺者自然不给披红,但在具体实施时,执事者往往很为难,给谁不披红,那就等于断定谁不孝,在亲友云集乡邻毕至的丧事上,被判为“不孝”,这让那个不孝者太难堪了,处理不好的话,不孝者会哭闹,会来质问:“我怎么就不孝了?”于是,执事者与有关人等商量后,就“变通”这个讲究,将过去表彰孝子、鞭挞不孝之子的原意变掉,给每个子女都披红,不管孝与不孝,让他们皆大欢喜。

当然,类似的变通事例很多,将宗旨、原则变掉,却将形式留下来,外表上看来似模似样的,挺像那么回事,可实质上早已与原先的本意相去千里了,现在流行的领导干部述职,提拔任用考察,在某些地方被大肆变通,将述职、考察的本意变通掉了,只保留一个形式。

在变通这个超级武器被大众掌握之后,这个世上已经不存在难事,不存在过不去的事,变通能让任何政策法令、纪律规章形同虚设,变通能将最难的事变成最容易的事,能将坏事变成好事,能将紧变成松,能将公变成私,所以,变通可以看做有史以来最大也最实用的发明创造。

当然,也有不会变通、不愿意变通的傻人笨人,比如战国时期的屈原、汉初的田横,但这类人毕竟极少,他们变不变都不影响大局。屈原、田横,他们因不变而死,死了就死了,引得后世人叹息一两声而已,而会变通能变通的聪明人自豪地宣称“此一时,彼一时也”、“大丈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蠢人笨人如屈原之辈,于是就被排除在大丈夫与俊杰之外了。

其实对蠢人笨人来讲,也不是绝对反对变通,他们也能理解并欣赏变通,不过他们理解的变通是方法的变通,不是原则的变通,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做人原则,这个是不肯轻易变通的。但对聪明人来讲就不是这样了,聪明人的聪明就体现在这儿。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原则,坚持原则对我有什么好处?聪明人是时时刻刻也不会忘记实利规则的,在聪明人心里,任何原则也硬不过实利规则。

一、聪明人的变通原则--对我有利

这是所有聪明人的共同原则,聪明人并不是随便变通的,他们的变通都在实利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为了事情的进行而变通,这事情除非是聪明人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陌生人的事情,那么对不起,任何变通的可能也没有,如果是朋友熟人的事情,那么变通的事是可以好好考虑的,如果变通能让自己直接获利,这就非变不可了,并且要立刻变、马上变。

过去给手机上号,是要看身份证并提供身份证的复印件,但这个规定几乎被所有售卖点加以变通,只要一张复印件就行了,身份证的原件可以不看,复印件上的照片和本人像不像也没关系,这样一变通,可以促进销售,自然就被所有卖手机并上号的店铺所青睐。

在城市里,好一点的中小学招生,也是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的,比如户口要在本学区、考试分数要达到某一个标准,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当然是可以变通的。户口不在本学区,交点钱就可以了,分数达不到标准,那也没关系,差一分多交一千块钱,这一变通,学校多收了钱,不能进来的学生进来了,于是皆大欢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