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损人利己(4)

三国时候的丁斐是损公肥私的老手,他是曹操的手下,当了个典军校尉的小官,他家的牛比较瘦,他见官养的牛很肥健,就偷偷用自己的瘦牛将官牛换了,这个办法很拙劣,因此很容易就被人发现了。

损国家、损集体而利自己并不只是贪官的专利,很早之前就流传一个口号:“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拿国家、拿集体的东西,聪明人觉得心安理得: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于是自讨方便,根据自己的情况,明偷暗拿,没有半点心理障碍。前些年的坐车逃票,现在不多见了,但逃票的心理并没有消失,如果火车上不层层把关查票的话,相信逃票的仍大有人在。

单位,当然也是一个集体,行政单位也罢、企业单位也罢,公车私用普及得已经没有人见怪了,至于用单位的电话办私事,将单位的纸张拿回家,这简直就不算什么。用单位的威势给自己谋利益,所谓的假公济私,所谓的用官骆驼贩私盐,也并不是一小撮人在干。

损公肥私的人有一句口诀,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口诀反映的是一种理直气壮的思维模式。在实际中,主要是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损公肥私的屡禁不绝,因为损公肥私损的是不会说话、也不会为了自己利益抗争的集体或某种组织。所以,聪明人在做损公肥私的勾当时不需要特别高超的技术,不需要专门的技艺,再怎么损,集体或单位都是沉默无言的,不像具体的人会喊会嚷,所以,只需要有这种思维模式,基本就可以手到擒来。

三、占便宜

占便宜,与上边两种损人利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有占便宜的人,自然就有吃亏的人,但占便宜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占便宜,在损人上似乎并不明显,如何利己也不很显着,是否吃亏和占便宜,更多地表现在与别人的比较上。比如,甲乙两人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小、颜色、质地、商标都一样,买的地方也一样,可甲买这个衣服花了200元,乙花了100元,于是,乙就会感觉自己占了便宜,而甲就会感觉自己吃了亏。

在商店里买东西,营业员因忙乱给顾客多找了钱,比如买一个东西18元钱,顾客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营业员因找钱时还招呼其他顾客,错将50元当做了100元,给顾客拿了商品后,又给他找了82元。这对顾客来说就是大大地占便宜了,会让这位顾客高兴上好几天的,他会兴奋得拿这件事向熟人朋友大肆夸耀。

不过找错钱这类事情是比较少的,现实中大部分所谓的占便宜,并无具体的可衡量标准,难以说出占了多少便宜,这种便宜,更多的只是一种概念,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某人感觉自己占了便宜,而被他占的人并不一定就吃了亏,当然,也可能吃亏,但这种账比较难算,往往在两人做某种小交易时,双方互相认为是对方占了便宜,从而愤愤不平,或者笑眯眯地假装愤愤不平。

占便宜的心理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自认为占了便宜的人心中都有点小小的得意,甚至喜形于色,而吃了亏的则很沮丧、懊恼,法律上有一个名词叫“不当得利”,占便宜似乎和这个名词的含义十分接近。因为是得利,所以聪明人在心中是很喜欢占便宜的,但因为是“不当”得利,你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所以聪明人在和熟人、朋友打交道时,会尽量避免落个占对方便宜的名声,要占便宜,那也是占外人、占陌生人的便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