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聪明崇拜(1)

一、模仿、学习、变本加厉

老实人向聪明人学习,一般都是先模仿,看聪明人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亦步亦趋,在学习仿效之中,就形成了一股崇尚聪明的潮流。这股潮流浩浩荡荡,余绪一直延至今天。在潮流中,不但马路上的红灯成为虚设,事实上,观念、律条、规则中的红灯也都成了虚设,因为在聪明人的眼里,世上所有的红灯都只是一种装饰,最多哄哄老实人而已。

无法确定第一个聪明人诞生于何时,也无法考证老实人何时开始向聪明人学习的,这些说起来应该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至少该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吧。一代一代地学习下来,同胞们就变得愈来愈聪明了,关于聪明的学问技巧也变得汗牛充栋、多不胜收,不过有一点很可笑,就是老实人怎么学也赶不上聪明人,也没有聪明人那样“巧”,有时候他们的模仿简直可以称作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如在哄上司高兴这一点上,古往今来的秘诀都是“报喜不报忧”,按这个秘诀,屡打败仗的将军给皇帝汇报时,不能说自己屡战屡败,要说“臣屡败屡战”,虽然没有改变败的事实,但前者突出了将军的无能,后者突出了将军的忠心,所以换这么个花样,皇帝的龙颜就大悦了。

据说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的故事发生在曾国藩身上,那是在他领军与太平天国开战的前期,湘军刚刚组建,曾国藩对打仗也处于初学阶段,因此经常损兵折将,被太平天国打得狼狈不堪。不过曾国藩饱读诗书,以圣人的言行要求自己,“屡败屡战”的话虽有取巧耍聪明之嫌,但总体来说,还没有违背事实。

后来的学习者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老实人的花花肠子少,不怎么会玩文字游戏,只知道要让龙颜大悦,秘诀是报喜,喜报得越大越好,但打了败仗,这大喜怎样报呢?老实人干脆一横心,扯起了弥天大谎,将打了败仗硬说成打了胜仗,反正皇帝又不亲临战场,他只听汇报,这样一哄,皇帝肯定也会龙颜大悦。

清末的直隶总督裕禄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那时义和团嚷叫着要灭洋,在华北一带不但杀洋人、烧洋教堂,连洋人的使馆也攻打。各列强就以此为借口,舰载洋兵源源不断地运往天津,胁迫大清的首都,裕禄遵令以岸上炮台的火力阻拦洋人靠岸。可是因种种原因,炮台被洋兵早早摧毁了,老实人裕禄却还耍聪明,给北京发电称炮台固若金汤。当然,裕禄的下场很惨,因为他的谎言与曾国藩的巧言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或许正是模仿学习者成功、失败的正反经验, “报喜不报忧”的古训被进一步修改、完善,变成了“欺上瞒下”四个字。“欺上”的意思是,上面的人高高在上,欺你看不见下面的事情。“瞒下”的意思是,有些事情不能让下面的人给捅出去,要封锁消息。这一欺一瞒只要做得好,任你是天大的事,也可以微笑着撒谎,不用担心谎言假话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后果。

老实人模仿、学习聪明人,虽然免不了闹些笑话、走些歪路,但老实人模仿、学习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实中这类例子极多,可惜现实中的例子不是人人皆知的,那就举一个人人皆知的例子吧。

心拙嘴笨,大概是老实人最显着的特征,这方面,最形象也最为人知的代表,应该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猪先生。此公生性愚拙、不善伪饰,老实得既让人恨又让人爱,他有点小小的好色,还爱贪占点小便宜,按说这都不是大缺点,贪来占去,他藏在耳朵里的私房银子也不过几分几钱而已,比起韦爵爷的大贪,八戒简直就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八戒虽好色,可除了浑家高翠莲,其他美女他连边也没有沾过,即便是见到心中久仰的大牌美女嫦娥,他也不过做些猴急的举动,如此而已。这样的一个老实人,干的是取经的正义事业,一路上却不断被欺负、被捉弄,不但妖精欺负捉弄他,就连取经伙伴孙猴子也是这样,将捉弄欺负老实人八戒当成赏心乐事。不过八戒虽然老实,却绝对不傻,他也会思考、也会学习,在往西天的取经途中,八戒很快就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向唐僧打小报告、告孙猴子的黑状,他也学会了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诬陷,更为了不起的是,他学会了说假话哄人这个聪明人才会干的事情。在平顶山孙猴子花言巧语骗唐僧派猪八戒去巡山,这一次,八戒将自己学来的说假话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他根本不去巡山,头枕钉耙呼呼大睡了一觉,起来后说:“快活呀,你们都逍遥自在,派我老猪来巡山受苦,待我编一通谎话,哄骗猴子弼马温和软耳朵的唐和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