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补钙?(5)

碘盐之争,焦点在哪里

在这场碘盐之争中,人们有没有“选择权”是没有意义的(此处只是说明公众有无选择权不是解决公众吃盐健康问题的关键,丝毫不涉及公众该不该有“选择权”的问题——作者注)。有了“选择权”,人们依然需要可靠的科学基础才能正确选择,否则就只是被谣言所左右。因此从技术的角度说,这个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在于我们需要多少碘?食盐中的碘是否过量了?

我们需要多少碘的问题还好回答,科学界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按照2007年WHO、国际控制碘缺乏症理事会(ICCIDD)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联合报告,成人的推荐每日摄入量是150微克,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是250微克,未成年人按年龄有所减少。美国的推荐数字与这个差不多,但最大安全上限差别比较大:对于成人,美国的标准是1100微克,而欧盟则是600微克。WHO等机构的建议则是按照尿碘中间值提出的,100~200微克之间是充足,200~300微克是过量,300微克以上是超量。过量可能导致敏感人群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超量则使普通人群也可能增加风险。如果从尿碘中间值和每日摄入量之间的关系来看,WHO和欧盟的安全标准要接近一些。

但是有一些实际数字与此相当不符。比如日本居民的碘摄入量一般远远超过这些“安全标准”。在日本北部,居民日常大量食用海带之类的海产品,碘的摄入量高达50000~80000微克,是上述“安全标准”的百倍以上。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尿碘中间值是320微克左右,当时的碘缺乏病发生率是3%,而怀孕妇女的碘缺乏病发病率是1%。但是由于后来美国人的盐摄入量下降以及加工食品增多(加工食品少用碘盐),美国的尿碘中间值在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末之间降到了200微克以下。按照WHO的标准,这个值很充足而且合理。但是美国这一时期普通人群的碘缺乏病发生率上升到了12%,而怀孕妇女中的发生率也上升到了7%。所以有美国学者提出,美国人群的碘摄入量处于不足和充足的边缘,应该把每日摄入量提高到300~400微克,以恢复20世纪70年代的碘缺乏病的低发生率。

那么,中国的碘摄入量是什么水平呢?各地的差别比较大,在中国医科大学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那项著名研究里,所选择的三个县的尿碘中间值分别是84微克、243微克和651微克。中国是一个幅员如此辽阔、饮食习惯相差如此之大的国家,各地的碘摄入水平到底如何,需要用科学的数据来说话。没有确切可靠的数据,不管是开放碘盐,还是下调碘含量,不过是缓解公众质疑的权宜之计,实际上无助于碘盐问题的解决。目前,在公众已经被媒体严重误导的情况下,碘缺乏比碘过量出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后果也要严重得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