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补钙?(4)

准确地测量一个地区的尿碘水平应该收集人群在24小时之内的所有尿液,不过这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实际操作中,通常选取一个地区有代表性的部分人群,收集某一时间内的尿液,检测各自的尿碘含量,然后取这些值的中间值,作为这一地区的“尿碘中间值”(MUI值)。统计发现,只要样本量足够大,这种方法得到的尿碘中间值可以代表通过24小时内的尿液得到的尿碘值。反过来,尿碘含量也可以用来估算碘的摄入量。按照美国公共卫生署(PHS)提供的公式,尿碘中间值为100(微克每升)大致相当于每天摄入了150微克碘。

上限与下限

要知道摄入碘的合理范围,就不得不提到两个界限——每日推荐量与最大安全上限。

许多媒体都引用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每日摄入量(RDA),说某个地区的碘摄入量超过了这个标准多少之类。这个“每日推荐量”是指满足绝大多数人一天需求的量,有时也用“充足摄入量”(AI)来表示,意思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低于这个值可能是摄入不足,达到这个值就足够了。

而最大安全上限(UL)是目前的科学数据认为安全的最大值;只要不超过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而超过了这个值也不见得一定有害,只是目前的科学数据对其安全性难以判定。

根据这两个量的定义,不难看出,只要一种成分的摄入量在RDA和UL之间,就是充足且安全的。通常,许多营养成分的RDA和UL之间都有相当大的缓冲空间,比如钙,美国成年人的RDA值是1000毫克,而UL则是2500毫克。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RDA和UL值都是人为选定的。人们到底需要多少,能够忍受多少而没有副作用,研究人员也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数字只不过是不同国家的主管部门和国际组织根据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按照各自对于“安全”以及“充足”的理解制定出来的。当有新的重要的研究结果发表,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时,这些推荐值和安全值就有可能需要修改。

疾病风险

对于碘的问题,毫无争议的是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碘缺乏病(IDD),症状主要有甲状腺肿大、流产、婴幼儿及青少年发育迟缓等。

而碘过量可能导致的疾病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在碘缺乏地区提高碘摄入量的一段时期内,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率升高。但这种风险有多大呢?丹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六年中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从左右上升到了左右。而中国医科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比这要显著。他们根据体内的某种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判定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就是说,并非真的出现症状,而是无症状的早期激素水平变化,碘摄入量不足的地区发生率是,过量和超量的地区分别是和。

对于缺碘地区因为提高了碘摄入量而增加的发生率,比较广为接受的看法是在若干年(1~10年)后会恢复原始状态。必须注意到,在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中,“疾病”的判断是基于激素水平的升高而不是真的出现症状,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激素水平是否会下降还不能作出判断;其次,发生率从增加到,也还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虽然这样的增加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跟广为流传的“吃碘盐会导致大脖子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