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有时他会有些挺庸俗的想法

【辣妈教子手记】

不知啥时候起,理想仿佛就成了纯真孩童们的专利。深陷世俗泥潭、疲于奔命谋生的大人们,往往不经意间就抛弃了曾经梦系魂牵的美丽憧憬。

胖墩一直是有理想的,虽然都很平凡,却曲折迂回地变幻着。三岁时,他立志要当一名出色的货车司机,四岁时想成为一名警察叔叔,五岁时貌似进入理想空白档期,六岁时发现学校门前的小卖部生意红火,便立志长大后,要当一个杂货店的老板。反而,这两年,感觉他的理想信念变得模糊起来,没再听他念叨着要成为某一类人。

直到胖墩的忘年交朋友--住在楼下的一个幼儿园园长向我连连赞叹他理想远大,我才惊觉我竟是如此忽略了他“飘忽隐蔽”的内心世界。以下是一段对话转述:

胖墩:阿姨,我打算明年出一本诗集。

园长阿姨:这么厉害呀?不会定价太高吧?

胖墩:肯定不会啦,一本50元的话,没人买得起。我打算定在两块五毛一本。

园长阿姨:那我先预订10本,每本都要有你的亲笔签名。

胖墩(豪爽地):没问题,我送给你。不用我自己拿去卖的,我只负责写诗,自然有人帮我出书,拿去卖,然后分一部分钱给我。我就可以一边上学,一边赚钱。

接着,胖墩告诉园长阿姨,他要争取考上本市一间名牌民办初中的公费班,这样就可以替爸爸妈妈省下三年里六万元的昂贵学费。这一点是有迹可循的,辣妈曾在某次谈话中半开玩笑地给他算过这笔账。当时,这胖子极不屑地反驳了辣妈一句:“钱是靠省下来的吗?钱是靠赚来的。”所以没敢奢望这会发酵成他努力学习的推力。

更远大的理想在后头,胖墩还打算考香港大学,理由不象他在那首《我的理想》的诗作里讲得那么冠冕堂皇,而是依然极具铜臭味的--不知他从谁那听到,考上香港大学有50万奖金。他想赚过来给爸爸妈妈开两个小卖部,让他老爹老妈从此锦衣玉食,富甲一方。

狂汗,我这好吃懒做的胖儿子敢情是掉进钱眼里了,人生的每一步向“钱”看。慈爸却暗自得意,认为这个潮汕子孙没有丢祖宗的脸,颇有生意头脑。我倒!

【辣妈教子反思】我们成长于理想教育“高高在上”的那个年代,小学时的理想无一例外地是想当聪明绝顶的科学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化泥护花的辛勤园丁……或者是像雷锋叔叔那么无私奉献,像海迪姐姐那么坚韧自强。我们崇高地长大,再低俗地蜕化。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家长面对孩子们更为务实但不再高洁的人生目标,有些迷茫了,有人否定,有人纠偏,有人教化……我觉得不妨一分为二,肯定其中的积极因素,然后引导他把这理想当作人生的奔头,汲取不懈动力,一步一脚印去摘取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硕果”。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网络闲人”有独到见解,辣妈借用一下,作个补充:

我觉得对孩子世俗化的理想的态度,不称赞,以免被误认“支持”,助长蜕化;也不要去刻意反对指责“庸俗”,然后引出一大堆教化出来。这种言行不一的教条式教育,就像我们当年一样,孩子同样是不屑一顾,甚至鄙夷的。

理想教育的功夫,应该花在平时不经意的时事谈论聊天时。借对时事的好恶褒贬,让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去影响孩子。避免直接矛盾冲突带来自尊心和逆反心理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内容上不妨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不做过多的修饰掩盖。过度崇高化一则有害,二则太假,容易失去说服力;而彻底市俗化的害处就不说了。我觉得家长同志更喜爱犯前面的错误。在量上,则不妨市俗与崇高四六开或三七开。因为前者在我们身边供过于求,孩子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而后者稀缺少见弥足珍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