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

图15左:1962年《时代》周刊带有松下幸之助肖像的杂志封面

右:1989年出版的《日本可以说不》的日本国内版封面

当然石原忘记了一点,台湾地区和韩国,乃至日本都是处于重视教育和提倡勤劳吃苦的中国儒家文化圈内,而菲律宾不是。只不过从他的看法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黄种人和亚洲人对白人世界的欧美人一贯趾高气扬的一种反感。

而盛田昭夫就有些不同。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并在纽约住过,所以他对美国企业界的看法还是比较中肯。比如说,他觉得:

——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商界太热衷于合并和并购这类金钱游戏,而不重视真正的产品创新和制造能力;

——美国企业太重视短期利润而牺牲长期的企业整体生存,比如将制造业移到海外;

——美国公司高层收入太高,对公司伤害大;

——日本公司员工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亲密,所以总的生产效率要比美国高;

——美国公司在基础研究上比日本强,但是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上比日本弱。

他还提出一些提高日本国际形象和地位的建议,也许对于今天的中国都具有参考意义:

——美国的反日情绪与日本企业在海外没有和本地人交往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分子有关;

——日本人需要更多地接受西方文化和语言,以便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时不被误解;

——美国对日本的轻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不利;

——日本需要明白自己世界领袖的角色,做好支持世界经济应尽的责任;

——日本必须帮助亚洲发展,从而确立起日本在亚洲地区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日本需要提供更多的海外援助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领袖。

这两位日本精英其实代表了日本两种不同的民间情绪。一种是对日本自身国际和地区角色的反思,希望回归本身的东方文化,并不惜为此与美国发生对抗,从而达到国家人格独立的目的;另一种则是加强向西方靠拢融合,希望在以西方为主的体系中担当更大的领导角色。

笔者在1988年曾听到日本战略界的一些学者认为美国衰退和中国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如果日本帮助美国的话,可以把美国的强权延长50年。如果日本帮助中国的话,可以使中国的崛起提前50年。而当时的笔者,认为中国崛起就是50年内的事。看来当时日本学界对美国和日本实力的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实力的估计过低。

当然,日本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口吻指点江山,论天下大势,是和当时的形势分不开的。那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在世界上光芒四射,无比辉煌。只可惜,当时的日本精英们无法面对的一个历史事实是,每次日本人的风光都来得快,但持续力相当差。当年的大日本帝国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的太阳经济帝国也是如此。不知道经历了经济帝国沉没的日本人,是不是长进了些。

最关键的是,石原们忘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日本就算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没有强大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实力。正如苏联的军事一条腿不能和美国二分天下一样,只有经济一条腿也是没有资格和美国叫板的。结果到了1989年年底,日本的楼市和股市泡沫爆破,从此日本走进经济萧条中,一直到今天,过了20年仍然没有从谷底中走出来。也许,本为右翼的石原慎太郎今天却仿佛开始亲中,可能是看到日本没有资格对美国说不,而只有中国才可以这样做的缘故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