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鼓励人能成为圣贤,要成为圣贤,先从作为一个君子入手。
先说一个笑话。一位大学高才生去一家大型公司应聘。老板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待遇?”
高才生说:“我想一个月薪水10万元,一年有一个月公司用公费让我出国旅行,公司还要用公费为我租房子。”
老板说:“我给你一个月20万元的薪水,一年有两个月用公费让你出国旅行,公司还送给你一栋别墅。”
高才生听了惊讶地说:“这么好,你该不会是跟我开玩笑吧?”老板生气地说:“是你先跟我开玩笑的!”
这个笑话里面的那个大学高才生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当然不是。因为他只会提要求,讲待遇,而不讲自己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做多少贡献。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反求诸己,小人则责求他人。
孔子十分重视个人修养功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苦练内功。孔子遇事不顺时,先反省自己,想想自己有哪些缺点、毛病,日后说话、行事更趋谨慎。这样反省,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和君子相反,什么是小人呢?就是犯了错误,不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把责任往外推,尽量掩饰,心生怨尤。这种人坦荡吗?不,一点也不。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的人生境界,心境平静、祥和。喻义怀德、成人之美者为君子;喻利怀惠、成人之恶者为小人。小人既患得又患失,因为忧虑太多,故不安。君子虽然也有忧惧,但忧惧不是物质层面上的东西,而是忧惧德业不修等精神层面上的。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话说得漂亮,就说这个人很好;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好,就认为这个人讲的话完全没有价值。人非圣贤,不会说话的人,说不定心肠很好。历史上不少大奸臣,比如安禄山、和珅,无不是能言善道,讲话讨人欢心,却是彻头彻尾的小人。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不器,意思是不像器物,只限于某种固定用途。就是说,只会“举一”,不会“反三”。掌握点雕虫小技不难,难的是融会贯通,掌握人生的大道,成为有德者。孔子主张有德者在位,以德化人,就是“不器”的表现。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
意思是说,许多小技艺,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值得人们探求。但是如果沉溺小道之中,而不注意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就会迷失人生方向,甚至玩物丧志。所谓大道,指的是经世济民的哲学,也就是《大学》所揭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更是孔、孟所主张的王道、仁政。而不同于这些大道的,都是属于小道,譬如文学、艺术、琴、棋、书、画等等。
什么叫君子呢?君子,是有德行的从政者。朱熹《论语集注》里这样解释:“有德位之通称。”《论语》中的“君子”,大致有两个意义。一为在位的人,二为德行高尚的人。
子夏在论及君子之容态的时候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意思是说,君子从远而望很端庄,让人看了会心生敬畏;靠近了看,却很温和;听他说话呢?原来很严正。子夏是孔子的高徒,有人说,这番对君子容态的描述,应该就是以孔子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