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与假之间的做人

 

孔子两次被从鲁国驱逐出来,于是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君子之道。到了卫国,见了卫王的小老婆南子,闹出了不小的绯闻,在卫国呆不下去了,又到了宋国,不但没有被起用,还被大臣嫉妒、甚至威胁。孔子只得离开宋国,走到半路,正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的时候,竟有人过来砍倒了大树,害得孔子差一点丢了性命。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这一困就是七天。孔子带着弟子,坐着牛车,在一棵大树下躲雨。

弟子们纷纷去挖野菜,回来煮汤充饥。是喝野菜做的汤,一颗米粒儿也见不到,大家饿得快撑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孔子仍在屋里抚琴唱歌。

子路是个急性子,受不了老师的这种态度,抱怨说,这么久了,我们找不到一粒米吃,也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我们跟着老师走一路,很少有顺利的时候,不知道老师怎么想的?这样下去恐怕不是个办法,不行啊。

颜渊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进去就把这样的话一五一十地对孔子说了。

孔子把琴推到一边,叹息着对颜渊说,仲由(子路)和端木赐(子贡),他们的修养还不到家。你去把他们叫进来。

子路一见到孔子,就愤愤不平地抱怨:这个时代,传道有谁听?我们都快饿死了,差不多走投无路了!老师你还有心思唱歌。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仲由,端木赐,你们忘了君子之道了吗?君子能够通达道义就叫做“通(左右逢源)”,不能通达道义才叫做“穷(走投无路)”。我们既然坚持仁义之道就不能怕遇到困难,不能怕千辛万苦,这才叫君子。既然有君子之道,就不能说是走投无路啊。

你们看看松树和柏树,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推行君子之道,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违背道义,都要坚持道德原则,即使遇到灾难也不失去道德原则。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正是考验我们是否能坚守道义,这是上天在考验我们。说完,孔子又继续抚琴,并且唱了起来。子路和子贡脸上露出了微笑。子贡说:“原来我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有道义才能上薄云天,有修养才能承载一切。”

老这么抚琴唱歌、对话,没有一粒米吃实在不是办法,于是,有个学生出主意,前面有一户人家,我们去借点米来充饥吧。大家看看颜渊,因为他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看起来比较弱,又显得笨笨的,也许是去借米的最佳人选。但是,颜渊全然没注意到大家的目光,甚至没有听到大家在议论什么,他刚刚听到老师和子路、子贡的对话,收获很大,正在用心琢磨该如何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子路忍不住了,毛遂自荐,大家不要观望了,我去借。孔子想阻止,但子路不听。

子路走到前面那户人家的门口,敲响了主人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老人。子路马上递上孔子的“名片”,自我介绍说是孔子的学生,不幸困在半路,饿了几天,想借点儿米。

老人一听是孔子的学生,就说,我写个字,你如果认出来,不必借,我免费招待全体师生的吃饭和住宿;如果你认不出,那对不起,一粒米都不借。小伙子,你看这样公平吗?

子路心里偷着笑,我是孔子的学生,别的不敢吹,文化知识方面的事情还能难得倒我?就满口答应说,很公平。你随便写。

老人就写了一个上面是“直”、下面是“八”的“真”字,让子路认。子路看后说,这是真字嘛!老人一听,马上关门,你可以走了,回去告诉你们老师,不借。

子路一肚子疑惑,回来把事情的经过给孔子讲了,孔子听后,说,子路呀子路,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叫你不要去碰钉子,你偏要去。这个时代呀,人心不古了,看看我们的下场,饭都没得吃,你还“认真”干吗?

子夏的好奇心上来了,便要去见见这个老人,自告奋勇去借米。老人开门后,还是写同样的字让他认。子夏想,我不会像子路那么没脑子,写个啥就念啥,就很有把握地念出来:这分明是个“假”字嘛。

老人一听,马上关门,你比刚才那个学生还差!不借,不借!子夏回来后给老师一说,孔子听了叹息说,你这个人真糟糕,做人有时候也要“认真”的呀!

当然上面的故事不是正史当中记载的,不能太当真。什么叫达者?不是滑头,而是两面都说得通,所以儒家不主张在是非之间辩论来辩论去。在处世做人方面,为什么说学问深时意气反而“平”了呢?原因就是学问深的人,不会太固执己见,不会刚愎自用,而是性情通达,胸襟开阔,有超然的修养,有艺术的情操,人情练达,深通世故,这样的人不会急躁,不会在乎环境的影响,真真假假的事情,不会太往心里去,不会斤斤计较。因为有时候,假会变成真,真也会变成假,正如《红楼梦》里那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