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随遇而安,百折不挠(2)

 

看上去很拙的孔子,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开口闭口谈“仁”,谈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秩序——周礼,劝大家不要再厮杀了,可是,君主们都不听,反而认为孔子的到来纯属添乱、多事,甚至咒骂他是“丧家之犬”,以至于孔子不是被人追杀,便是被驱逐出境。

但执著于理想的孔子没有气馁,明知道推行不了还要说,还要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异于常人之处。大智慧必定有大悲悯,大悲悯也必有大智慧,即使走投无路,也能随遇而安,百折不挠。班固《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意思就是说孔子为天下事而终日奔劳,连将席子坐暖的功夫都没有,墨子呢?也是一天到晚奔波,连将炉灶的烟囱染黑的功夫都没有。

鲁迅曾经用调侃的语气说:“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且介亭杂文二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周游列国的孔子吃了多少苦,今天恐怕难以想象。整整14年,忧郁的孔子坐着破牛车,从一国到另一国,他坚忍不拔地游说,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直到没有一个国家的君主愿意理他,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收留他,他这才无可奈何地踏上返回故里的归途。唐玄宗有诗云:“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栖栖”两字倒是孔子一生的真写照。孔子的一生栖栖惶惶,可以说苦不堪言,人家笑他“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用今人的话来说,就是没享过几天清福,没过过几天安静日子,但孔子却不言苦,依然“乐天知命”。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意思是说,孔子到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在那里茫茫然站着,四下环顾。子贡也正在为找不到老师而犯愁。当地有人对子贡说,东门那边站着一个人,相貌如何如何,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后来子贡把这话学给老师听。孔子听了并不生气,还很高兴地自嘲:“是啊,我是像一条丧家狗啊!”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看出,这是孔子的自嘲,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孔子下岗了,到处求职,总是碰壁,没地方吃住,狼狈不堪,不是这个样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