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年,我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际环境方面,国际原油和粮食价格扶摇直上、美国次债危机深度暴露,引致世界性的通胀上行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危机。

国内方面,自200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后,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紧缩措施。至2008年上半年,货币供应、贷款增速已明显回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回落至“绿灯”区域,显示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出现了向下拐的趋势。除此之外,国内不断的自然灾害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增速高位回落,导致2008年经济增长出现拐点。

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无不提前感受到了“严冬”的降临。出口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原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上涨以及受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等固有因素的影响,广大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型中小企业困难更为突出,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了减产、停产或倒闭现象。这些中小企业如何在雪上加霜的困境中,找到突围之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并取得可持续发展?

企业既然要参与竞争,就要在竞争中讲究谋略。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战略。大量的实践表明,基于传统的线性思维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全球竞争的新形势,企业家们必须要突破以往的惯性思维,积极地把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结合自身长处,并要跨越四个战略门槛,即产品成功≠企业成功、企业家个人的成功≠企业成功、单一机会(资源)的成功≠企业成功、不按规则的成功≠企业的成功,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战略突围之路。

本书首先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业务模式不是赢利模式”、“不能路径依赖”、“企业要长久”等企业家的战略性思维。企业家“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做生意是做机会,而做企业则是做企业的素质、秩序和制度,即做企业的能力;企业的业务模式只是说明一个公司有事情做,并不说明公司有钱赚,而赢利模式的本质就是让企业赚钱;做企业不能总是路径依赖,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下,一定要敢于摆脱旧有路径,要不断创新;企业也不能只求一时的发展,而要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对企业家的战略性思维有了新的认识后,在操作方式上,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突围?本书认为,企业首先要培育五种能力,进而获取竞争优势,即与世界接轨的能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能力、系统竞争力、持续的竞争优势能力和战略与执行统一的能力。

其次,企业要找到最佳的产业定位,选择适合的产业。在选择产业时,企业要看这个产业的规模、产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的赢利模式、产业的资源和资产的分布、产业的管制情况、产业的技术走势六项选择标准;企业在某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行业利润空间的萎缩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要适时地进行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最后,企业在选定产业后,要对价值链进行重组;要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价值链进行细分,通过细分优化价值环节,使每一个价值环节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共享价值增值。企业要清楚所在行业的特点、利润增长空间和特殊的经营模式,以及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之上,选取单一产品价值链定位、相关多元化价值链定位、无关多元化价值链定位三种方式之一进行价值链的合理定位。企业必须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选择价值链中的核心价值环节,挑选出能够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交给具有优势的其他单位去完成。企业应尽早建立基于产业链整体协同竞争的思想,让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发展成为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

本书从当前国内外的紧缩经济形势分析和我国企业面临的困境和战略门槛入手,提出了企业家战略的新思维和企业进行战略突围的方式、方法;此外,本书结合了大量最新、最鲜活的案例进行解释和实证说明,使原本晦涩的理论更通俗易懂。

这本书不仅为当前在紧缩经济形势下处于发展困境中的企业家提供了最实用的方法论,而且还是一本指导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和变革的工具书,对企业家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战略决定命运,愿此书能予企业家以启迪,愿我国的企业基业常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