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分手

2002年底,在一张来自新疆屯河合作方的借款单上,朱新礼再一次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向对合作伙伴极为信任的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

然而,截至此次借款,德隆已经从汇源账上累计借走了亿元。此时,距这两个“天作之合”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尚不到两年时间。

一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德隆,难道在资本金上竟如此薄弱,以至于要向自己的合作伙伴拆借资金?

实际上,双方合作不久后,德隆方面已把汇源当成其银行的小“金库”。

刚开始,朱新礼心情还算是比较轻松,因为当时德隆借款的利息一度高达15%~18%,资金回报远比汇源经营产品的利润还要高。

然而,到了后来,德隆资金链却出现了极为反常的紧张势头,他们频繁向汇源借钱,数额越来越大:从5 000万元,到1个亿,再到2个亿……

除了如此巨大的数额之外,另外一个反常的迹象是德隆承诺的还款周期越来越短:最早是三个月,缩短到一个月,再缩短为一周。

向来对危机极为敏感的朱新礼在这个时候,心里开始感觉不大对头。

事实上,一直专注于汇源自身业务发展的朱新礼,即便是与新疆屯河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之后,依然对德隆这个资本巨人的内幕了解很少。

但通过与德隆合作的这段时间,他有一种感觉:德隆帝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亿元的资金被对方调走之后,朱新礼更是感觉到德隆对大额资金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意图也越发明显。

于是,一系列问题在他的脑海中回荡:高达亿元的借款,万一没钱还呢?那么庞大的一个“德隆帝国”,万一有一天也倒塌了呢?如果那样,汇源岂不是要被掏空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