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是“孩子王”(2)

不过,相比周围大多数家庭,朱新礼家的生活却要好得多。父母很勤劳,母亲是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淳朴善良。她每年都要在平整后的房前屋后种上很多南瓜,秋天屋里便堆满了金黄色成熟的大南瓜。虽然家里人口多,却可以填饱肚皮,并且有余粮来接济乡亲们。

有一件事情,朱新礼到现在依然记忆深刻。

有一天晚上,夜出奇的黑,一个乡亲摸黑到朱新礼家里去取朱新礼父亲送给他的接济粮。因为天太黑,根本看不清楚路,也没有手电筒之类的照明工具,一不小心就碰到了院外槐树枝发黑的刺上,他的脸一下子就被扎破了。在煤油灯下看到那张因饥饿发黄却涌出血来的脸,朱新礼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埋下了改变贫穷命运的种子。

看惯了生活的艰辛,朱新礼从小就很懂事,主动为父母分忧。父母外出工作时,他就帮忙打扫房间、拾掇家务、照顾弟弟。朱新礼上学后,就开始勤工俭学。从小学三年级起,他就没有再跟家里要过一分钱。贫困也许是福,它潜藏着无穷的爆发力,使人的脊梁更硬。

“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觉得以后要为农民做点什么,来改变中国农民的面貌,立志为天下百姓造福。”回忆起那个艰难的时代,穷苦带给人的磨难,给朱新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心底憋了一股劲儿:“一定要改变农民的生活状态!”

与朱新礼邻居的老王家,有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王延胜(时隔30多年之后成为汇源集团党委副书记),平时经常跑到朱家,与朱新礼一起玩耍。尽管比朱新礼大两岁,他却习惯于把朱新礼当“大哥”。朱新礼从小就是“孩子王”,大家都喜欢听他的。“大哥”平时有好玩的、好吃的从来不吝惜分给大家。

据他回忆,那时朱家有许多书,王延胜每次来找朱新礼玩时,经常看到朱新礼一个人躲在屋里看书。王延胜也常常被那些精美的“小人书”深深地吸引住。“小人书”就是那个时代在孩子中间非常流行的连环画册。他常常跟朱新礼一起藏在屋子的角落里看书。有时候在朱家没看完,爱不释手的他便跟朱新礼借,朱新礼从来也没拒绝过。但都要叮嘱一句:“什么时候看完都行,一定不能弄丢哦。”

除了“小人书”之外,朱新礼的那些玩具也让王延胜好生羡慕。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9岁那年,朱新礼有了一把“枪”(玩具手枪)。那时候,在农村,这样的玩具是极其罕见的。不要说玩,有的孩子连见都没见过。朱新礼佩带“手枪”所到之处,总有一大群的伙伴跟在他后面,眼巴巴地盯着那把枪。不由让人想起小兵张嘎的那股得意劲。

由于是自己最心爱之物,朱新礼也很少拿给别人看,唯独让王延胜悄悄地摸过一回。在王延胜的记忆中,朱新礼虽然是“孩子王”,但是从来都不欺负别的小孩子,几乎没跟小伙伴们发生过什么冲突,也没跟人打过架。用王延胜的话说,“他跟谁都能玩到一块去,和他在一起会觉得很得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