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作精细化(4)

“差不多”有时会差很多,无论是相差0.1毫米还是0.1秒,都是毫厘之差,天壤之别!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秒;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是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焦在冠军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品质总是可以允许存在一个AQL值(可接受质量水平),那就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总是有个偏差。假如每一道工序都可允许0.1%的不合格率,那么一个流程(假设由100道工序组成)结束后产品的合格率就会只有37%。这就是我们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的工作每天可以允许1个偏差,那么一个庞大的公司可以经得起多少个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问题就是这个“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吗?其实“差不多”意味着差很多。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当你讲“差不多”时,请你考虑一下,你完全可以更进一步,不用讲“差不多”的。如果一直“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

也许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能算作是一个“老好人”。不过在职场上,“差不多”的心态却是必须要杜绝的,因为每位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是“差不多先生”,不仅会导致组织难以获得利润,甚至还会因不慎而造成重大事故。

有一家企业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钉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我们的工程师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钉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钉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钉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是我们安装工人的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钉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钉。可是我们的操作却是一个人上螺钉,另一个人休息。

不少人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等话语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而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就是螺钉拧歪了吗?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么,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文件页码装订错了么,下不为例就是了。”如此等等。

这种“差不多”心态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危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失误。

四、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就一定会出成果、出精品,脱颖而出,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成人才,赢得成功人生。

作为员工,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追求精益求精。在企业里,许多员工做事不讲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来看,他们也很努力,也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追求精益求精,要避免敷衍了事的态度。敷衍了事,是一些员工常犯的毛病。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组织布置的工作,从不认真去做,而是敷衍塞责,做一些表面文章来应付。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现实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不肯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只用“足够了”、“差不多了”等来搪塞了事。由于他们没有把根基打牢,没有注重细节,所以过不了多久,他们的工作便会像一所不牢固的房屋一样倒塌。其实,很多时候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做事,可以使你的才能迅速提高,学识日渐充实,而且可以逐步胜任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最好,正是今日中国人最缺乏的基本工作精神之一。

身在职场,要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不然你就一定会被淘汰。成功往往与精确的行动有关,那些粗糙的行为只能导致很高的错误率。凡是成功者,在工作中,都有追求精确的精神。

美国一家公司在中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代表来监督生产。来到中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中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这种杯子有什么特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这种杯子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代表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这种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的缺点,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一块钱左右啊。”

当天晚上,这位美方代表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20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一块钱。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不可以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先设法使每个员工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没有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的员工,公司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当员工将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在这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我们需要做事精益求精的人。

五、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

“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这是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为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的人,设立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被其受益者称为“沃森哲学”。

“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IBM公司希望所有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以追求最理想状态的观念去对待,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品质,都要永远追求完美无缺。老托马斯·沃森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们:“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就算没有做到也会比按照一般的标准做要好得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