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9日,澳洲锌矿商Perilya发表声明称,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注资2?01亿元,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rilya Limited定向增发的1.97亿股。一旦认购,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Perilya Limited已发行的可流通普通股总股份的50?1%。
2008年12月,武钢以南澳CXM公司报价的一折――975万澳元,收购南澳CXM公司增发的15%股权,成为南澳CXM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除了这低价“捞”来的股权,武钢还计划投资1.8亿澳元(约合1.27亿美元)与南澳CXM公司合资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采11个矿区20亿吨的矿石资源,初期以5亿吨计价,武钢以每吨0.18澳元价格获50%权益,这仅为原先开价的2.5折。
2009年1月,中国钢铁巨头首钢集团旗下子公司首长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宣称,以每股2.6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MountGibson公司19.7%的股份。MountGibson公司年产铁矿石300万吨,中国钢铁在争夺定价权上又前进了一步。
……
自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遍地开花,尤其是澳大利亚的能源企业更是众多企业争夺的价值洼地。
“我与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当然,经济危机也不会厚此薄彼,与全球能源共冷暖,中国能源企业一样面临着市场萎缩、股价下跌的困境,很多企业在“降,企业苦”的泥沼中挣扎。减产、降薪、裁员等成为它们齐刷刷的“避寒”动作。2008年9月29日,河北钢铁、首钢、山东钢铁、安阳钢铁四大钢厂宣布10月减产20%;鞍钢从11月份开始降薪;11月以来,日照钢铁50岁以上员工全部被裁。
可见,不但澳大利益的能源企业在过苦日子,中国的能源企业也面临着生死挑战。但这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也为能源企业播下了千载难逢的并购种子,一旦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如果单个企业海外并购可能会遭遇抛锚,那么就抱团并购。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绑成捆,就很难再折断。如果几个、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企业捆在一起,原本细弱的资金链就会变得坚不可摧。一个由多个企业组成的“并购巨无霸”,必然能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也避免了单个企业倾囊而出的资金链紧张之苦。
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中国的能源企业在立志做并购的同时,还要通晓并购之道,大家可以抱团向海外进军,这会在中国企业的并购史册上写下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