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行业,如:航空、电力和电信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影响企业利润。而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将因此下降,从而减轻了企业债务。
第二种类型,是销售产品、生产成本结构不同的行业。具体表现在:第一,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第二,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石油、石化、纺织和钢铁行业,这里要看采购成本下降能否弥补因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第三,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如:医药、家电、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其负面影响最大。
第三种类型,是间接受益行业,如:房地产、商业地产、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供水和有线电视等行业。这些行业作为非贸易部门,纯粹以人民币计价资产,若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和商业企业。
(2)国内企业应对汇率升值策略。面对新的外汇市场发展态势,国内企业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从多方面入手,主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第一,利用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2005年8月,又适时推出了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企业若能合理地使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规避汇率风险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各银行均可经营1年期汇率保值产品,且产品可进行多次展期;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要求商业银行开发1年期以上的远期汇率产品。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相信应对汇率波动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多。
第二,通过信用管理规避汇率风险。无论采取信用证还是非信用证结算,均可采取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的办法。通过银行保理和福费廷等产品,将远期出口应收账款提前买断,及时结汇。在中长期业务中,尽量采取“买方信贷”,少采用“卖方信贷”。通过“买方信贷”方式,在项目启动阶段将应收账款提前收回,从而先行兑换成人民币。增加“贷外汇还外汇”的业务,不与汇率发生联系,从而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减少发生损失,但也要考虑利息负担。
第三,改善自身经营管理规避风险。灵活采取进口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注意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币种搭配。增加出口贸易中美元以外货币结算,特别是欧元、日元的贸易结算,可以减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损失。增加出口贸易中本币结算,以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充分利用人民币信誉良好和币值趋升的态势,在周边国家和边贸中推广使用人民币本币结算的方法。对于出口业务,除了提前结汇,还可采取收取预付款的办法;对于进口业务,尽可能延期买汇,拖延付款买汇时间,从而减少人民币支出。
第四,合作双方合理分担汇率风险。对于流通型外贸企业,可采取“内外两头挤”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供货企业和国外买方。对于生产型企业,可采取“提高外销价”的方式。还可以直接通过合同制定汇率波动的分摊机制,通过修改与进口商的合同,采取滑动价格等办法合理分担和消化汇率升值风险。
第五,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已有上千家企业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便利,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损失。银行可以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票据保险”产品及时卖断银行票据,提前结汇规避风险。随着出口贸易中本币业务结算增加,推动本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承保工作。在中长期项目中,增加对“买方信贷”业务的承保业务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