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理边缘看奎因(2)

《玻璃村庄》中另外一个引人注意的便是审判制度为了使无辜的流浪汉能够在将来有正当的机会争取无罪判决,辛恩法官试图在敷衍暴怒村民的审判程序中巧妙设计种种隐蔽的漏洞来使这一次诉讼归于无效,此种通过程序来反制实体的诉讼技巧只有在英美法系的诉讼制度中才会出现(同样,《半途之屋》和《凶镇》中法庭上的交叉质证也是典型的美国式法庭场景)。通过对这场近乎荒诞的诉讼之描写,奎因试图反思民主以及正当程序之合理性的界限,而通过法庭调查推进故事进展并理清案情线索的技巧,在这部作品中亦体现得比《半途之屋》和《凶镇》更为娴熟。

《九尾怪猫》是奎因回归纽约的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奎因小说中最富个性的作品之一。在处理谋杀案的过程中,奎因采取了近似报告文学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每一位受害者的家庭和生活环境,讥讽揶揄媒体的夸张反应,乃至铺陈整个城市在恐惧下的混乱秩序,如同放大镜一般,推而广之形成一幅纽约市三教九流的世相百态,虽荒诞,却颇有一种别样的真实感,从第一章描绘的纽约市文化层面开始,美国独有的、拓荒者般的年轻、活力、多元、甚至躁动不安,成为连环凶杀后别具一格的底色。成色十足的心理分析,笼罩全书的悬疑气氛,极尽细致却不显冗长的场面铺陈,这部小说的包容性和纵深性以及毫不逊色于其他作品的逻辑成分,无疑在对作者形成巨大挑战的同时将他们的水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者已逝》是奎因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孤岛上的小社会,独霸王座的军火巨头,一面是匪夷所思的密室之谜,一面是龙盘虎踞的世界风云。奎因试图以这部小说撑起一个不算简单的政治话题,但比起《九尾怪猫》在推理的边缘灵巧出入,于逻辑的身后轻盈穿梭,《王者已逝》在主题上的拓展略微显得牵强而干瘪,难以令人满意。即便如此,在我看来此书第十三章仍可称得上奎因后期作品中最经典的段落之一。奎因不吝笔墨大幅渲染了凯恩?本迪戈那典型的美国式发迹史,如同身临其境,恍若历史上实有其人一般,而破案所需的蛛丝马迹恰恰巧妙地隐藏在如烟的史料当中。同样不那么成功的一次探索是奎因的晚期作品《然后在第八天》,这里面的推理比《凶镇》更加简单,而故事的背景被设计在荒凉的美国西部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乌托邦之中。奇异的信仰、习俗和“十二人至高会”,遍布全书的大量宗教性神秘隐喻,使得此书如果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来读,会显得极其枯燥乏味。从《埃及十字架之谜》到《凶镇》、《十日惊奇》,宗教时时在奎因的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然后在第八天》几乎达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尽管如此,抛开追求真相的渴望,细细揣摩这本最薄的奎因小说传达的隐晦含义,却也不乏引人入胜之处。即便是这样一个纯靠信仰维持、能够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最终还是无法杜绝外界物欲的渗透与侵入,罪恶的发生就在一念之间。在美国林立的摩天大厦背后,广阔的荒原和山岭中或许至今仍存有这样自成一体的社会体系,埃勒里这次梦幻般的探险或许又是一次他不愿想起的回忆,但对我而言却不失为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

在《犯罪日历》这个短篇集中,同样有很多独具美国色彩的细节———大学中的俱乐部;独立战争留下的宝藏以及在古战场举行的纪念活动;万圣节稀奇古怪的游戏;圣诞前后热闹欢乐的气氛……在目前看到的几个奎因短篇系列中,《疯狂下午茶》是早期逻辑至上的缩影,以精妙的推理取胜;“奎因新探案”和《上帝之灯》一样,散发着一层神秘的气息;“奎因运动探案”是好莱坞时期蹦蹦跳跳的产物;而《犯罪日历》将引经据典与精彩故事结合起来的形式,则在中后期作品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即便在短篇之中,奎因求新求变,不断探索超越的风格也没有丝毫改变。

综观奎因的绝大多数作品,绝少有雷同之作,无论是前期广受推理小说读者推崇的逻辑群像,还是后期“一花一世界”般的各放光芒,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作者的才华横溢与绝顶构思。每一部奎因小说都是新的,流动着的是才气而非匠气———精巧而无斧凿之痕,渊博而无卖弄之意。奎因小说横跨近半个世纪,在今天听来仍觉余音袅袅,绕梁百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