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的推理艺术(1)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艺术

ellry/文

侦探小说研究家同时也是奎因密友的霍华德?海格拉夫在其推理史名著《为了娱乐而谋杀》(1941)中这样写道:“当被问及他们认为奎因小说何以广受赞誉、大获成功的关键时,作者谦虚地说是‘绝对逻辑的’公平推理的手法,这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他们作品的标志。”毫无疑问,“推理”正是奎因小说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本文试图对奎因小说中的推理手法分析一二,以期展现出奎因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的推理魅力所在。

埃勒里?奎因称得上是史上最标榜逻辑推理的作家之一,这点无论是在埃勒里?奎因系列还是在哲瑞?雷恩系列都表露无遗。《希腊棺材之谜》中埃勒里如檄文般宣称:“擒获××先生的,乃是我那铁面无私的老战友,逻辑,希腊原文是logos,并且,我相信它将是一切阴谋诡计的克星。”

《罗马帽子之谜》是埃勒里?奎因的第一部小说,它同样确立了奎因小说的调查、推理模式:开头警察式的穷举搜索;结尾处的推理演绎;对嫌疑者的逐个情况调查;解释了为什么有且只有一个人可以实施犯罪等等。这一主要的写作思路在30年代作品中贯穿始终,不过是富于变化的。奎因的名著《希腊棺材之谜》还包含了一种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手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奎因作品中。正是这样,最终的真的解答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更加出乎意料。奎因的解答既合乎逻辑,也不像某些反推理小说追求多数解答的同时歪曲侦探能力。

奎因小说中出现的推理过程往往是一个推理方程。埃勒里自己说道:“纯粹的推理包含着当你穷尽了每个可能性,但有一个在一个给定的等式中,一个不管多么不可能,不管多么荒唐的可能性,它可能看起来未被证实,肯定是正确的那个。”(《罗马帽子之谜》)这种手法和福尔摩斯的消去法很接近:“当你把绝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去以后,不管剩下的是什么———不管多么难以相信的事———那就是实情”(《四签名》)。但是,奎因的手法更类似数学中求条件极值的方法。为了论证出真凶,在案情的基础上,用包含多个参数的约束方程获得唯一的解答。比如在《西班牙披肩之谜》中,埃勒里罗列出6个凶手必备的条件,也许会有其他人符合其中的若干条,但是有且只有凶手才能完全具备6个条件。不过,如安东尼?伯克莱在《毒巧克力命案》中所演示的那样,侦探之一的布拉德利罗列了凶手需要具备的十多项条件,最后却得出完全荒谬的结论。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方法上的错误,而是推理者约束方程参数的设置有误。埃勒里说:“如果结论和一系列前提条件结合得天衣无缝,那么结论的正确概率绝对很高。”(《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合理、全面的设置参数正是埃勒里作出正确推理的关键因素,反之就是读者挑战失败的根结。

不难发现,奎因的推理分析过程和科学发现的过程相当类似:从实际的观测或试验到成为定律或者经验公式到系统的解释规律的本质。奎因的小说中,先是进行调查、寻找线索,接着对线索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推论,最后再对推论本身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比如在《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中奎因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埃勒里在弗兰奇百货公司和弗兰奇公寓中收集线索的过程。埃勒里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无论是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还是相关人员提供的证词。接着,埃勒里对于纸牌、口红、香烟、帽子、鞋子、书档等推理出一些论断,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既有阶段性的也有结论性的,甚至我们在解答部分会看到奎因大部分的推理是指向正确方向而非误导读者。最终,埃勒里对于推论本身分析,寻找到符合凶手身份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条件,得出真凶身份。

埃勒里不依靠直觉猜测。《红桃四》中波拉曾对埃勒里说:“你说过你也只是猜。只是你没有用‘猜’这个词罢了。你说是‘推理’,或者类似的什么词。”埃勒里回答道:“可是老天有眼,我确实不是靠猜。这是靠科学!”当然,他也不否认需要猜测,他承认:“适当的猜测是不可或缺的,但关键还是要运用逻辑和常识,只有它们才能为你带来更大的乐趣。”(《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实际上当埃勒里猜测的时候往往预示着他将迈出错误的一步。那么他所谓的科学推理到底是什么呢?

“逻辑不同常理,它自成一个世界。”(《Y之悲剧》)奎因的小说世界也不等于现实世界,乃是自成一个世界。奎因的世界是极其理性的世界,特别是在早期作品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和案件息息相关的,都是遵循理性和逻辑的。奎因讨厌并排斥非逻辑的东西,他的推理前提是人物活动遵循理性逻辑,无论任何结果都有其理性之因。埃勒里对于早期的自己这样总结道:?我的工作基本上面对的是符号的推演,……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我选择无视人性成分,把它当成是个待解的数字难题,而把凶手的命运交付给那些真正思索人性的人来决定。”(《西班牙披肩之谜》)这可以说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绝对理性的案件并不常见。奎因在《罗马帽子之谜》中就曾引用费洛伦茨?巴赫曼教授的话:“犯罪行为只有模式,并无逻辑。”奎因前期小说中的人物因此也成为一种符号,是埃勒里推理的对象,他们没有任何感性的成分,都是一成不变按照逻辑运作的机器。奎因的推理是用来让读者脑力激荡而并非提供给犯罪学研究者作为案例素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