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多年过去了,全国各地在增长速度、投资规模、进出口等方面的指标几乎都是超预期实现。而在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目标,却常常落了空。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代替“增长”,同时又加上了“加快”二字,一方面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也足见问题的紧迫性。为什么“转变”的口号喊了多年,而“转变的步伐”却如此缓慢?是什么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不是不想转型,关键是要找到适合企业的转型之路。”
“企业技术升级了,工人干什么去?”
“这个企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但它不违法,我们就不可能一声令下把它关掉,只有靠市场来淘汰。”
● 深入采访
记者:我在鞍山市郊区农民办的一家小钢厂,虽然今年的钢材价格疲软,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但生产并没有停下来。一边是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令市场需求减少、钢价下跌,一边是频频涨价的铁矿石令成本节节攀升,一些小钢厂生存艰难。梁元是辽宁某小钢厂的负责人,这段时间他的压力很大。记者:我看到,在鞍山、辽阳,像你们这样的小钢厂不算少啊!
梁元:是,竞争很激烈,赚钱不容易。
记者:小钢厂一般都是生产螺纹钢这类低端产品,你们也是这样吗?
梁元:对,这种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现在大钢厂生产高端产品的比例提高了,像鞍钢都已经淘汰螺纹钢了。
记者:有没有想过像大钢厂那样往高端走,产品种类丰富一些不是更好吗?
梁元:这很难,钱在哪儿?人才在哪里?有没有政策能在企业转型期托一把?我们没有这个实力!生产方式落后的小企业不可能选择“自杀式”的被淘汰之路,有些大企业在产能瘦身的问题上也是阳奉阴违。记者:采访中我发现,有些大型钢铁企业以技术改造的名义扩建新产能,新的产能上马了,而老的产能却还在运转。钢铁行业总产能1亿吨的时候就说要淘汰落后产能,现在的钢铁产能已经达到了6亿吨,我们还在呼吁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产能变成了“越淘汰越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兼并重组是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企业的重组之路并不顺畅,即便是同一省内的企业重组也面临难题。记者:在辽宁的采访中我就听到这样一件事,2005年鞍钢集团就说要兼并本溪钢铁,但这块“鞍本集团”的牌子挂了5年了,双方还是没有能够真正走到一起,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鞍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辖,而本钢属于辽宁省国资委。本溪钢铁是当地的税收大户,也消化了当地的大部分就业,如果被鞍钢兼并,税收、就业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利润如何分成?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企业的兼并重组。我强烈地感觉到:企业、地方的本位思维,机制、体制的传统惯性正在阻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权威声音
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阻力就来自于传统的习惯势力,或者说是既得利益集团,比如说一些造纸厂排污,上面来检查了就停产,等你走了,我又排污,像淮河流域,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减少污染,但始终没弄好。这就是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矛盾,中央考虑的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地方政府往往考虑的是当地的GDP。GDP崇拜也造成了很多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所以要加强监管,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一旦被查出违反了有关法规,一定要罚得你受不了才行,当然要有科学的依据。王元京,国家发改委投资战略研究所副主任。王元京:从阻力上来讲,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老路径的依赖,走老路很习惯,我们从体制上、政策上、观念上、行为上,都很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这一套。另一方面,就是探索新路径的风险,因为要转变方式,我们就要进行改革、去创新,就有风险,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政府来讲、对企业来讲,它创造新的业绩就不那么容易,就要付出一定的探索。如果我们勇于付出代价去改变这种老的路径,在走新路方面又有勇气去探索,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阻力也就消除了。刘澄,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主要体现在税收制度上,我们要求很多地方政府要淘汰落后产能,就等于剪掉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吃掉了税收,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兼并重组实际上涉及税收跨市、跨省的转移,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肥水流入外人田。由于我们的考核方式没有转变,让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的阻力很大。近期,国家最高领导层纷纷到各地调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情况,6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坚决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重组的规定。我们希望这些政策都得到真正落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 观点链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阻力在哪里?
《人民日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实现充分就业之间的“对立冲突”令许多人备感困扰,他们认为中国需要奉行劳动密集型战略。然而,理性分析后可知,“中国制造”需要转型,科技集约型战略才是中国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上海证券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地方性企业,由于被卡了新建项目的脖子,走出去的积极性偏低。地方企业的重组仍将以省内整合为主,跨区域重组的主角恐怕还是央企。
新加坡《联合早报》:GDP主义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要制度和意识障碍。地方官员的政绩用GDP来衡量,为了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他们会本能地保护那些应当被淘汰的落后产业。
法国《解放报》:中国政府明白,中国正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然而在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如果政府不制定针对落后产能的环境保护政策,情况就很难真正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