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设法读懂这一摞令人费解的企划案。记下的第一个笔记是句再寻常不过的话:
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商业界面临的课题变化速度太快。
例如十年前,科技领域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扩大手机及工业机器人的经营脉络。但现在该领域面临的主要课题则是如何活用手机上网,提高经营者主页的总点击率;或是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起无漏洞的营业流程,建立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动作的IT解决方案等等。
保健食品领域十年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制定定期送货制度,而现在的问题则是为了确立事实标准,需要成立一个协会,应当怎样使协会的商业性和社会贡献性相互平衡。对农业来说,十年前需要下大力气建立将产出的作物运向全国的网络,现在则需面临构建以教育为中心的商业模型,从而在社会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年前的IT业重在对顾客数据库的设计,以增加与老客户的往来。如今的企业则是寻求与客户接触的方式,将接触中收集到的信息活用在经营战略及商品企划之中。
也就是说,十年前通过何种组合方式来提高营业额是可以直接预测的。但现在则很难看出企业该通过做什么来使营业额得到怎样的提高。
当分门别类地来看十年间不同业界的发展情况时,我发现自己刚才写下的“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商业界面临的课题变化速度太快。”完全不能表现如今的真实情况。于是,我在这行字上画了一条横线,又写了下面这句话:
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商界面临的课题变化速度太快。
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者已经开始发展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业务。
这句话准确地表现出了我的不安。为了让那“和从前不同的商务形象”更加清晰,我开始对那485份答卷进行整理与分析。
分析的结果大致如下页中的图表1-1和图表1-2所示。
像图表中绘制的那样,现在的企划负责人为了适应高度抽象、信息化的商业界,已开始进行高速思考。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推动着那“看不见”、“摸不到”、“感觉不到”的产业。
如果只关注一家公司,经营管理者可能会认为“由于我公司在这方面比其他公司先行一步,于是企划案的内容也就高度地抽象化、信息化”只是个别案例。但实际上,这沓答卷中的每家公司都差不多,企划书中都包含“其他公司看不懂的内容”。
我想起了七年前,参加美国市场会议时的事情。那时的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上述变化,多数参加研讨会和会议的单位谈到的都是些“看不到”“摸不着”“感觉不到”的东西。打个比方,当日本还在讨论如何集中住宅改革或定做西装的顾客,以提高经济效益时,美国人关心的焦点已经集中在如何构建一个组织,去提供类似介绍环境问题相关法律的CD光碟的销售,或是如何将文件管理系统软件和咨询活动捆绑销售等等。当然,那时日本的部分IT和金融相关产业也已开始计划向客户提供高端知识信息服务。但现在能够提供这项服务的企业已经超出了企业总数的一半。
另外,一些公司在答卷中称,有必要给二十多岁的年轻职员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向上司提出推销新业务的建议。以前,这种能直接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建议都是那些升至管理层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职员才有资格提出的,而现在的企业已经开始要求包括新职员在内的、各个年龄层的职员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