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6)

过片即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喜欢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散,志不得申,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真有不胜今昔之感。

过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却没有,是“欲说还休”。此下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园,种树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州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襄阳记》)此处化用李衡语,既饶风趣,又故意表现出一种善治产业、善谋衣食的精明口吻。然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说“欲去”而未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苦闷,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尔劝道:你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归隐如我。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直取“富民侯”而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未尽其才,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此谓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为平淡隐约,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明显。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尽情发泄出来。

词前半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壮词到后半却全无着落,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词情尤觉沉着。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

【按语】

辛弃疾作词,也非常喜欢向文献发掘语料,前人谓之“掉书袋”。鉴赏其词,必须多借助于有关稼轩词的笺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