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村生活(3)

2002年,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墩镇开始实施“领头雁”工程,并对辖区内的行政村进行适度的合并。这时,镇党委的主要领导突然把我找去谈话,希望我出任合并后的华联村党支部书记。说内心话,当时我是不太想去的。原因嘛,是有很多的,主要的是有两个:一是当时正值建筑业市场竞争最激烈、建筑企业规范调整的关键时期,稍有疏忽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那损失的可不仅仅是我个人,还有我们全公司几百上千号员工的切身利益啊。第二个原因是心里没底。合并后的华联村有两千多村民,是个规模不小的村,而我之前一点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都没有,工作起来难度一定会很大。我这个人就这脾气,轻易不会去做没把握的事,但如果真的要做一件事了,做不好我是不肯的。

镇党委领导得知我的顾虑,给我打气:“现在华联村正值关键时期,我们派你去,并不要求村里的经济有多少快的发展,稳定才是主要的任务。我们相信你的能力,应该是可以达到‘双赢’结果的。”看到领导信任的目光,再想想家乡与其他城郊村社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我终于坐不住了。干吧,只要我尽心去做,总能做好的。

前面说了,我们华联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所以,搞好村里的稳定工作是头等大事。怎么维持稳定?我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原有村干部的作用,将心换心,尊重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初来乍到,工作自然是要靠大家支持的,特别是原先的那班村干部,在村民中都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你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一样对待,大家才能和谐相处,劲往一处使。

要赢得大家的信任,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办事要公道。农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亲亲疏疏、拉帮结派、办事不公、丧失民心。你不要以为村干部可以一手遮天,现在的村务都是公开的,你处理事情不公平,老百姓迟早是要晓得的。

怎么坚持办事公道?我的办法就是把村里所有的事情都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村干部之间产生矛盾和扯皮。从2002年我到华联村起,每年都要健全几项工作制度,逐年积累,到如今已经有40多项制度了,从“两委”议事规则到党员活动制度,从村民自治章程到卫生保洁制度,内容非常全面的,可以说是初步形成了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

凡是有了规矩就好办了。如今我们村里的开支都是要村长和村委两人签字才能作数的,如果是牵涉到组里的开支,还要村民组长签字。平时有什么事情涉及全体村民的利益,都要讲究顺序,以门牌号码来排序,很公平的,村民们都不会有意见,现在大家都已经形成习惯了。

坚持公道正派,比较难的是要处理好自己亲戚的关系。怎么办?那就只有自己先掌握好政策,弄懂弄通政策,然后用政策规定去说服亲戚了。作为村支部书记,平时还应该多到村民家里串串门,情况了解清楚了,心里就不会发虚,说话做事就放开胆子好了。

虽然来华联村之前,镇领导并没有在村经济发展方面对我提什么目标要求。但是作为一名村支书,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吗?尤其是像我这样自己还有企业的,如果不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我这个支部书记脸往哪儿搁啊!

我们华联村面积大、人口多,但是处在西湖区的最西北,地理环境比较偏僻,相对要闭塞很多。过去我们这里一直是以单一的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效益不高,村民生活水平较低,集体经济更是薄弱。对村里的情况做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后,我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

这第一条腿,迈的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路子。刚去华联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时候,三墩镇正在实施万亩低产田改造,镇领导动员我把村里的230亩低产田承包下来,给周边的农民起个带头作用。可那些农田有不少是由原先的道路改造而来的,根本不适合种粮食。怎么办呢?通过市场调查和信息筛选,我选中了花卉苗木。种了一段时间,效益果然不错的,我就想让周边的村民一道来搞。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带动大家一起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尽管我对花卉行业是个外行,但还是拿出了200万元,建立了杭州三丰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依托这个平台,我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为周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通过我的公司带动,不仅华联村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先后调整为花卉苗木,而且整个山桥片的花卉苗木都发展起来了,如今这已成了西湖区的特色产业呢。

农民要致富,就要从牵绊了千百年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所以这第二条腿,我们迈的是办企业的路子。

华联村原有一家私人办的服装厂,虽然税收的贡献比较有限,但我发现服装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解决村民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村里就大力扶持服装厂的发展,以服装厂带动村民致富。如今,我们村里有500多村民就近在本村的服装厂就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妇女。村民们每年从服装厂和园林公司取得的报酬超过了5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全村有80%以上的家庭都直接得到了实惠。村集体的可用资金也从2002年的不足6万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40万元。

华联村在合并之前有几家集体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本都没有办出“两证”,有地用不上,企业也无法正常运转。我上任之后,开始跑部门,为村里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补办了用地手续,争取到了21亩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到手后,我又开始盘算如何把村里现有利用率不高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我们村里原先有个养猪场,当时承包出去的年租金只有2000元,合约期却长达十多年,猪场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而且还污染环境。我就天天跑去跟猪场老板交涉,最后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解除了原先的承包合同。有了猪场腾出来的场地,加上21亩的用地指标,我们很快就争取到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

2005年,我们又实施了村企合作的华联印务公司厂房改造项目,增加了标准厂房面积2500平方米。如今,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不久就可以对外招商了。可以预见,我们华联村今后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喜人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