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镇到翠云岭(1)

在通过大峪口进山的路上,要经过虚云老和尚筑茅篷修行的嘉五台。嘉五台位于引镇小峪、大峪之间,它的中心最高点(岱顶)海拔1870余米。嘉五台的狮子茅篷是虚云老和尚当年闭关的地方。走过虚云老和尚曾经修行过的嘉五台山脚,青山隐隐,风从水面上吹过来,时而呜咽,时而清亮。 嘉五台南依秦岭,北方是少陵塬。印光、虚云、妙阔、定慧长老都曾在这里修行过。从大峪口走到十里庙,过终缘桥,山上就是狮子茅篷。嘉五台的雪瓦山是人们去的比较多的地方,而在山顶的石阶旁还悬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铸造的铁索。 终南山的山岭很多,大多数都在古人那里留下了故事。而修行者们就在这些山岭中住着,你想找到他们首先要走遍这些山,他们可不会待在那里晒太阳等着你找上门来。 南五台、嘉五台,就在古长安的朱雀门的南向,现在则在韦曲的南方。

停下来,到路边的人家喝一点水,或者在山泉边掬水而饮,阳光照在身上,一切都是静谧而自然的。现在明居士还不需要一座草庐,他要做的就是翻过前面的小山,顺着内心的感觉走下去;到达山顶,那里会是他以后的“家”,他的修行之地。 巍巍终南山。从“诗经”时代开始就进入人们视野的这座山,将会庇护着明居士建立起他的第一座茅篷。他与这座上古就存在的山的因缘从此开始,在这里他将开启自己截然不同于之前的生活。 在佛教的历史上,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修了很久,最终开悟;达摩、鸠摩罗什、憨山德清、莲池大师,以及近代的高僧虚云老和尚,他们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座山,花去了很多时间。但是这些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必要的。 走在山间,他与古代所有的云游者一样,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来处,也不知家在何处。如果带的鞋子破了,就想办法补一下,实在不能穿了就换一双。到了最后,也许会穿到草鞋,但只要进了山,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你不会感到缺少很多东西,也不需要太多东西。简单自在的生活状态,它孕育出的人的头脑、观念,不会执著于物质生活的表象。

上山的时候,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在山里走了很久,走走停停,最后不想走了,决定开始在这里住山。问到他上山之后的景象,他想了半天,笑了笑说,荒凉。 常人总是拒绝荒凉,但是对于住山的人来说,那是一个必需的经历。 有时候在野外生火烧水、煮一点野菜吃。有一段时间他是住在树上的,那些树有的长在山坡上方,有的是临近巨石,有的则在草丛之中。住在树上是要避开山里的动物,下雨的时候就找一棵更大的树。这让人想到唐朝一位叫做鸟巢禅师的人。这位禅师的生活方式非常奇特,他的修行和休息都在树上。太虚法师认为杭州西湖凤林寺即是鸟巢禅师的修行道场。这个住在树上的僧人以其玄妙的智慧闻名。 明居士用了很长的时间查看这座山。现在居住的山谷其实当时并不宜居,是他花费了很多精力建造的。不过山居的生活,住山的人,并非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艰难,那样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因为是遵循了自然规律的生活,没有过多杂念和欲望,身心都处于平和健康的状态。他说,如果杂念、贪念太多,就会让自己的心力涣散,就会产生执著。 在山里行走,寻找宜居之地的时候,他过上了一种融修行于农耕、山居合一的生活方式。不过,后来每次谈到这个他总是微笑着,淡淡地说,什么也没修,就是这样过日子。每天就是早晨起来去山上劳动,自己种植一些蔬菜,把院子打理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