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青山

上山,不是找一座山随便住进去。山不是任何人能住得下去的,开始隐居生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如果要去终南山隐居,也绝非带一个睡袋、一些干粮就住下那么简单。 进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仪式化的行为。进山修行,居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传统而为人们热衷。现实中,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在进山之后,他们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只与清风白云往来于天地之间。 无论如何,进山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明居士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去向,然后才最终决定离开家,去寻找那座最终会让他停下脚步的山。 他离开家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带什么东西,只是两件衣服、鞋子、一点零钱。

真正的修行者,在进山的时候并不会携带太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山中什么都有,只要你需要,你就能找到。当然旅行者们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带着大批的装备登山,想在某个山洞、山谷里找到出家修行的人,并和他们聊天。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背着登山包、披着冲锋衣、踩着登山靴,那他很可能并没有找到隐士。 在终南山,很多隐士与明居士的理解一致。 我们在他们的谈论中得出了这样的答案。住在擂鼓石的修行人和山下茅屋的一个法师,都是明居士的朋友,他们对此表示赞同。领悟生活道理的最高者,他的心是无所依托的,并不会让物质条件来决定他们的喜乐。明居士说,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叫做修行。 当你带着大批的食品、饮水、电器用品准备进山的时候,你尚未遇到隐士,就已经失去了自己静心的可能性。因为进山对于修行者来说就是自救,最大限度地摆脱掉对于外界物质的依赖。如果你把这个道理弄反了,你很可能徒劳无益。这是拨开迷茫、除掉心障的第一步。如果做不到,心就不可能真正地安定下来,进入澄净的状态。

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气和惯性就会不断地、持续地困扰着你。这正是住山与在城市生活的区别所在。机巧之心和对物质生活的依赖会阻碍你在静心、修行上取得进步。任何一点改善和完整,都要求你真正地放下心里执著的事物,才能最终领悟在这座山里栖居着的隐士们的梦想。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能够直视自己的本来面目,让心在山里变得安宁,而非追求神通。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得到启发和指引,这些需要的是修行者旷日持久的努力。在山里,法师们会提示你,骄傲与自我是阻碍静心修行的拦路虎。明居士说,这是修行的第一步,迈过去之后,你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决定进山了,首先就是要在通往这终南山的少陵塬畔找到去往山里的路。 谈到如何来到终南山的时候,明居士回忆说,他要去的山并非一定要是终南山、五台山,或者崆峒山,这是需要看缘分的。一个人与一座山的关系不是上山下山那么简单,这需要你住在山中才能弄明白。没有行,就没有果,没有开悟。登上了一座山并不意味着你征服了这座山,你只是因为某种机缘与这座山相遇而已。

如福建的黄檗禅师,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他在山中写的很多诗被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书之一”。也因为与黄檗山的因缘,他被称为黄檗禅师。与那座山的故事相同,牛头山里的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他们与一座山的关系也并不仅仅是寄居于此。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住山仍旧是修行人的不二选择,它要比住在城里的寺院或者景区的寮房里更为清净。但清净并不是刻意达到的,住山的明居士并不拒绝与人交流,因为认识到修行和住山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要在世间更好地去修心。想完全远离一切世俗的纷纭几乎是不可能的,盲目的隔绝和固执己见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