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厌学,社会有责任
“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风气,以及财富脑体倒挂现象使一些孩子觉得读书没用,不读书照样挣大钱,因此读不读书无所谓。根据调查研究,51·4%的初中生和72·5%的高中生认为从学校学到的某些知识没用,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孩子厌学,教育专家有责任
中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业难度在世界名列前茅,导致学生普遍产生挫折感。学业上的挫折是最直接的原因。考试科目过多,内容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一些题目不仅难得连专家都说不出标准答案,而且怪得脱离了生活实际需要。作家王蒙最近说,他做过几次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最好成绩是60分。难怪越来越多的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用。
3·孩子厌学,部分教师有责任
《中国青年》1994年第九期刊登了一封中学生的来信:“期中考之后,老师就为我们重新安排座位,他让考试成绩在前30名的同学坐中间两排,后30名的坐两边――靠边嘛,老师从不关心两边的同学,只要你不出声,随便你睡觉或玩东西,这样中间和两边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这些“差生”被抛弃、被瞧不起、被冷落,教育者根本没给他们希望。
4·孩子厌学,学校有责任
社会需要各行业各种各样的人才,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太过单一。有些教育者在急功近利的浮躁中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偏离了养育子女的初衷和正常轨道。有一些专家这样抨击道――
“目前单一、刻板的应试评价体系,造成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转。老师在为考而教,学生在为考而学。”
“体制的死板,造成科目设置的呆板,使孩子们失去了发挥个性的机会。”
“题山题海分为命,学海无涯苦做舟。孩子们在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中把铁棒磨成针。”
“在这个崇尚物质的年代,家长和老师列出了这样的公式:孩子上好学校+上大学+好工作=幸福。迫使学生学习+让学生上大学=自己的名利。”
好妈妈手里没有鞭子
除了上节提到的因素,孩子厌学,当父母的负有最大的责任。家庭中有如下有几种情况的特别容易导致孩子不想学,厌学。
(1)家庭没有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有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分数,但自己缺乏对读书学习真正的重视和兴趣。家中环境不利于学习,甚至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比如平时“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这样的家长往往有个不爱读书的孩子。
(2)家长信奉读书无用。一些不靠读书发财致富的家长平时也会有意无意宣扬读书无用论,导致孩子缺少勤学上进的动力。我们只要细心一些就会发现,中国很多富豪的孩子往往不爱读书,不会念书。
(3)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压力过重。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很多家长因为对孩子有过高期望,给孩子增加作业和精神负担。看到孩子太早做完作业,就给孩子另外布置作业。更有无数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周末和寒暑假安排孩子不但要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加班,成绩好的上特长班、奥数班;成绩差一些的上辅导班、家教课。难怪有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大的梦想是不再上奥数班!”
(4)鼓励少而责罚多。在孩子青春期,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差,导致孩子太叛逆也可能是不学的原因,你叫我好好学我偏不,不好好学导致学不好,最后真的不想学。更为普遍的问题是: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方法上对孩子鼓励、肯定的少,批评、责骂的多。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考90分左右,但很多家长不满意,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最高分是多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像人家那样考第一?结果只能使大多数孩子经常遭遇挫折感、失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