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秦砖汉瓦(4)

 

汉武帝三击匈奴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边患尤其是北方边患为国家政权的头号难题,北宋、南宋、明朝均毁于来自北方的西夏、辽、金、蒙古和满清。历史上,汉民族主动出击北方边患的次数并不多见,多为被动防御,汉武帝讨伐匈奴的胜利,为汉王朝的北部边境赢来了数百年的安定。

但大规模的战争不仅将文景时代的积蓄消耗一空,而且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同时战争使大批青壮劳动力脱离社会生产或战死,都导致民怨沸腾,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平越的事情发生在他即位的第6年,即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发兵进攻南越国的边境城邑,南越王向武帝上书告急。武帝于是派兵从豫章郡、会稽郡出发,夹攻闽越,结果不战而胜。后来武帝又灭了两越,平定了西南夷。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执政的第32年和第37年,汉武帝先后派兵征讨朝鲜和大宛。

汉朝时期的东北边地包括现在的辽东、吉林西南至朝鲜北部。

大宛位于今天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都城在贵山城,有大小城池七十余座。大宛人是土著人,从事农业、牧业、种植稻、麦,多产葡萄酒,并以出产汗血宝马最为著名。

汉武帝的“武功”在保卫国土安全、加强汉民族和周边民族联系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西汉时,中国的疆域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但这种“多欲”的军事、政治举措也埋下了由盛而衰的种子。

6

董仲舒认为:接受俸禄的官员,不应靠力气谋食,不该经营工商业赚钱,这是既得大利就不能再取小利。但实际情况是:达官显贵身居朝廷高位,俸禄丰厚,却凭着即富又贵的资质和权势,与平民百姓争利。

汉武帝执政时期还有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比如通过削弱丞相的权力来加强和巩固皇权;通过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来削弱诸侯权力和巩固地方政权;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外交新途径;大规模治理黄河等。

此外,汉武帝的“用人”策略也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

公元前140年10月,即汉武帝即位的第2年,便诏举天下有识之士,亲自策问。儒学大师董仲舒应诏对策,就汉武帝提出的“天人性命之情、古今治乱之道”连献三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三策”分为:教化之道、人才之道和天人之道。

在谈到教化之道时,董仲舒说:“道”指由此而达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义、礼、乐是推行道的具体方法。君主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天道,就会丧失统治地位。君主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以整肃朝廷,整肃了朝廷才能整肃百官,整肃了百官才能整肃天下百姓,整肃了天下百姓才能整肃四方的蛮荒之地。

君主仁义但乱象仍生的原因在于没有推行道德教化,百姓没有走向正路。百姓追逐财利,就如水流向低处一样,不用教化来感化他们,就不能阻止追逐财利现象的发生。……要用礼来节制民众,用义来刺激民众,用仁来感化民众……

在谈到人才选拔时,董仲舒认为:现在大部分官吏由郎中、中郎、二千石官员的子弟担任,选任郎官又以家庭富有为条件,这样所选的人未必贤能。古代的“功”是按任官政绩的好坏来区分大小,现在却不是这样,累积时日就可以猎取财富,任期长久就可以升官晋级,因此很难判断廉洁和耻辱、贤能和不肖。应该定期从百姓中举贤,然后根据各人才能大小给不同的官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