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投射:银幕上的女性

就1960年代的电影而言,女权运动成为性别革命,其政治议事议程被转化为一系列的性别表面的变化,女性被描写成性别上解放或者激进的形象。但是好莱坞的女性,即使比不上那些在全国妇女组织中争取平等权利的革命女性,比起花花公子杂志中裸体女性照片也要弱许多。影片《洛丽塔》(Lolita,1962)、《埃及艳后》和《花街神女》赞美了新女性的性别权力,就像在影片《太空英雌芭芭丽娜》(Barbarella,1968)中,这部未来题材的影片中简·方达通过做爱“这一过时的方式”变革了41世纪的生活。詹姆斯·邦德的《007》系列电影展现了一系列性感的女性,包括《金手指》(Goldfinger,1964)中的布西·加罗尔(奥妮·布莱克曼扮演)。性别革命(至少对男性来讲)通过疯狂的换妻在影片《两对鸳鸯一张床》(Bob &Carol &Ted &Alice,1969)中达到顶点。

好莱坞对于女权运动的回应涉及更多的是反对而不是支持。部分女性回复到老套路:女演员要么扮演圣母要么扮演娼妓,仅有的工作女性是母性的家庭女教师或者妓女。朱莉·安德鲁斯作为前者取得了职业生涯的辉煌,在《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1964)和《音乐之声》中都扮演了保姆。简·方达的成功属于后者,在《凯德警长》中扮演不忠实的妻子并在《野外行走》(Walk on the Wild Side,1961)和《柳巷芳草》(Klute,1971)扮演妓女。作为为数不多的白领女性,多莉丝·黛成功地没有在《娇凤痴鸾》中承担起义务,影片中她扮演一个为广告公司工作的客户管理人员。但是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赢得了一个卖弄性别的银幕形象(就是圣母妓女)。这种规则的例外发生在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身上,在影片《桃李满门》(Up the Down Staircase,1967)中,她扮演一名内城教师西尔维娅·巴雷特,一种传统上只有少数有名望的女性才能拥有的职业,她的英语教师形象结合了19世纪贵族保姆的完美主义和20世纪现实主义的在纽约公共教育系统中生存的现实。

直到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早期,白领和蓝领工人阶级女性才重返银幕。例如《电视台风云》(Network,1976)中,菲·唐娜薇(Faye Dunaway)扮演了一名冷酷的电视执行官;《中国综合症》(The China Syndrome,1979)中,简·方达扮演一名电视报道员;《诺玛蕊》(Norma Rae,1979)中,萨利·菲尔德(Sally Field)是一名纺织品工人,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职业女工的成就。她们领导了独立女性的新形象,统治了1980年代的电影,演员包括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梅丽尔·斯特里普、格伦·克鲁斯、凯思琳·特纳(Kathleen Turner)、乌琵·戈德堡、戴布拉·温格(Debra Winger)、雪儿、茜茜·斯贝西克(Sissy Spacek)、黛安娜·基顿(Diane Keaton)、贝特·迈德尔(Bette Midler)、沙莉·龙(Shelly Long)和梅兰妮·格里菲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