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5)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的社会在理性思考和探讨问题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比如有的舆论,经常分析经济学家的立场,谁代表谁的利益、站在什么立场说话,这是没有意义的。情绪化地讨论问题,对推动社会进步没有帮助。站在什么立场说话,不是经济学家考虑问题的方式。经济学家考虑的是,一项政策是不是满足激励相容条件,是不是真正能达到它预设的目的。在历史上,声称为穷人利益奋斗的,没有几个真正给穷人带来好处。包括计划经济,目的也都是为穷人谋福利,结果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穷人,使穷人的命运比过去更悲惨。

这就回到我一开始讲的问题,社会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因为市场经济太脆弱,太容易受到损害,需要有人去捍卫它。我在重复一遍,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当你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只会盯着它的坏处;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好处是什么;当你自己把它弄坏的时候,你还骂它,怎么这么糟糕。

这就跟人一样,本来没病,但有人不断说他有病,非给他吃药不可,最后就吃出病来。这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告诉我们的真理。现在好多人都在“卖拐”,本来你的腿不坏,他一定说是坏的,说到最后,你自己认为自己的腿不行了,只好买他的拐。在今天的社会上,这个拐是什么?就是大量反市场经济的言论。大量所谓市场经济的毛病,都是被卖拐的人卖出来的。

我说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坚定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中国的未来最值得担心的是什么?不是能源、环境问题——这些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市场竞争推动的技术进步一定能为我们找到答案。我们没有必要像200多年前的马尔萨斯或30多年前的罗马俱乐部那么悲观。中国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我们的信念,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如果我们坚定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心,不断推进改革,完善市场,中国的未来会非常好。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念,制造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的未来就面临着曲折和危险。

(本文由作者2007年10月10日在光华管理学院对光华学生的演讲“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及现场答问修订而成。首次发表于《学习时报》2007年12月18日。))

读书导航